儒林外史是一部什么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由清代吴敬梓所作,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和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时间: 2024-07-29 12:46:58

儒林外史是一部什么小说的相关文章

新儒林外史是哪部小说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钱钟书的<围城>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小说深刻剖析和批判了国统区上层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与

儒林外史到底是不是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主要描写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变态灵魂.

四大谴责小说包括儒林外史吗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

儒林外史的儒指什么

1.儒是指古代治学的人,以及官员. 2.在<儒林外史>中儒林,外史的意思: 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3.<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

儒林外史中有哪些故事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

儒林外史的儒林是什么意思

在<儒林外史>中儒林的意思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因为以读书人作为主要人物描写,表现读书人的人生,记述儒生们的故事,所以称"儒林"."林"比喻读书人这个领域.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鲁迅对儒林外史评价的意思

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由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等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出来以后,才从旁观者的角度,指摘时弊,机锋指向读书人阶层,文章风格悲戚中而带有诙谐,婉约中藏有讥讽,于是小说一部,相对于经史子集而言,才开始有称得上褒贬时弊的书籍.

为什么围城被称为新的儒林外史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嘲笑了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