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契事是什么意思

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释义:修禊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时间: 2024-10-02 13:56:31

修契事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修祓禊

修祓禊是一种古代传统民俗. 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 晋代门阀王羲之谢安等在兰亭盛会,曲水流觞.宴游赏花,兰亭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发源地,自兰亭后,中国兴起造园之风.宋代苏轼的"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便是描写修祓禊的情景.

刘基称宋濂为什么

刘基称宋濂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初名寿,字景濂,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

爱屋及乌下一句

爱屋及乌下一句:柔远能近.该句出自明代唐之淳的<对酒>中"爱屋及乌,柔远能近"意思是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安抚笼络远近之人. 唐之淳:元末明初绍兴人,一位著名的江南才子,年二十就已有文名于当时.建文二年,与方孝孺共领修书事,即为建文帝讲学和解古史书之疑义等,俗称"帝师".其父唐肃,也是个通晓经史,兼及阴阳.医卜.书数的著名文人,唐之淳少时就随父亲遍访名家大儒,洪武初主修<元史>的宋濂对唐之淳极为赏识.著有<怀古集>

生死之间皆为虚诞什么意思

生死之间皆为虚诞的意思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出自魏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一篇书序. 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什么意思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的意思是道理可以一下子明白,事情则需要慢慢地完成.出自<楞严经>,<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荣事达洗衣机不排水怎么修

首先最简单的是确认排水管是否放下.出水口是否过高.出水口应该比洗衣机低,这样才能正常排水,否则有可能会积水. 洗衣机不排水的原因: 1.排水管扭曲,保持排水管的畅通才能让洗衣机正常排水.可排水管重新整理,或者更换排水管. 2.排水缓慢时,有可能是因排水口过高,排水阀拉簧强度不够,使阀芯开启.可放低排水口,更换拉簧,解决问题. 3.打开洗衣机的后盖板,检查排水阀拉带是否脱落,阀拉带或排水拉杆是否断裂造成堵塞. 4.检查桶内排水过滤器及排水阀是否被杂物堵塞,引起排水缓慢甚至不能排水.有可能是衣服的脏

陈修风有答应袁昆的要求吗

1.陈修风答应了袁昆的要求,担任了宏深的资本经理. 2.陈修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只是迫于父亲病重才回家继承父亲的事业,但是却被袁昆和郑秋冬同时看上,袁昆自然也知道郑秋冬也在找陈修风,所以不想让郑秋冬掺和这件事.

契诃夫变色龙讲了什么

1.<变色龙>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了,奥丘梅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件事.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一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后来又有人说那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马上又变了嘴脸,又说.要严惩这只狗和它的主人.后来将军家的厨师普罗霍尔来了,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奥楚美洛夫的脸上立即堆满了动情的笑容,马上将狗还给他. 2.<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

共修的功德及意义是什么

共修的功德及意义是:俱舍论云中云"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若在同一团体中,大家共同参与善恶之事,则此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获得同等之功德或罪业. 1.共修的力量极为强大,诚如华智仁波切所言:共修犹如熊熊烈火,个人修持则如渺渺火星. 2.通过彼此督促,有助克服惰性.圆满传承. 3.善用暇满,有效对治散乱. 4.有助于发现道友们的功德,可折服慢心,培养谦德. 5.能帮助生起正见.增长智慧. 6.以道友互为增上缘,能增上对上师的信心.对法的尊重及对僧众的皈依心. 7.规范的共修方式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