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怀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有所感触而写。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时间: 2024-09-05 12:50:38

苏轼念奴娇鉴赏的相关文章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内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诗句名句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办公桌后面挂什么画好

中小型办公室特别适合挂一幅书法,大型办公室适合挂大幅山水当然挂书法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在尺寸上要大,尽量选择营造大气势的行书或草书作品.中国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字里行间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延续千年文化,笔墨转换间尽显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办公室装饰画作品要求与室内风格和谐,与周围环境统一.最适合挂的就是字画了,办公室挂字画可以提现一个公司的精神文化和语言文化水平,在内容上将公司企业文化概括写成书法挂在办公室内不仅美感,有欣赏价值还能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 另一

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哪里

该地址是赤鼻矶. 赤鼻矶位于黄冈市赤壁山最西端的前沿部位,它由赤壁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长,数十米宽,状如赤壁山悬挂的鼻梁,通体岩石,颜色赭赤,古时直插江底,形成矶头. 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 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

苏轼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的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苏轼的东坡鉴赏

<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六年.尽管政治处境险恶,生活条件困苦,苏轼仍能泰然自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敢于向生活挑战,保持其不畏艰难的坚毅精神. 东坡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苏轼为什么要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有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

念奴娇文天祥词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在祥兴二年(1279年)过金陵时别邓剡之作.词中写出了他至死抗敌英勇不屈的浩然正气,也流露出失败后的怨愤.反映了他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文天祥和邓剡金陵分手,无异于易水之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词人止不住痛惜英雄失败,深悲国家覆亡,追忆患难情谊,表明自己义不帝元,激励战友舍生取义.作者的情思如潮,鲜明的意象和恰当的典故奔来腕下.他们之间的纯洁的友谊,炽热的爱国之情,崇高的气节,也自然表现得真实感人.这是一首血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