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知县的区别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受到历史影视剧和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县令就是知县,它们都是一县之长。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两者有明显的分别。

1、“县令”是地方性官员,而“知县”却是朝廷选派的。

2、从官职的高低来说,县令大多是“正五品”官员,而知县则是“正七品”官员。

时间: 2024-12-12 05:27:28

县令知县的区别的相关文章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

知县要大于县令,县令,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知县就是现在的县委书记.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意即不任命正式地方官,地方官职权由中央派遣的官员代理,所谓"知事",与县令不同),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

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

知县.知州.知府区别是各自的级别不同,权力不同.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qu

知府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知府和知县的区别: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具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历代品位性等级的形态.来源,品位性官职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且因时而异.

知县和县丞有什么区别

知县是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县的最高长官为知县,知县下设县丞.主簿.典吏和巡检等官员,分掌全县的政务.赋税.户籍.巡捕.诉讼.文教.

知县和县令是什么意思

县令和知县虽都是对县太爷的称呼,但是二者内涵不同.县令出现的要更早一点,在战国时期,秦朝就把人口一万以上的县的长官称为县令(人口一万以下的小县叫县长).后来,汉.魏.晋等都是这样沿袭下来,而是不再区分人口多少,统一都叫县令.但是到了唐朝,出现了所谓的"知县事",也就是"知县".知是"主持"的意思,是地方县令空缺时,朝廷派去主持一县政事的.也就是现在常常有官员在名字后面加个括号:xx副处长(主持工作).因此,在唐朝,知县是"因事而设&qu

县丞和县令的区别

1.县令在其他工具书中的解释是官名.县令之名,起于战国,其时秦及三晋县的长官均称为令. 2.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 3.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回主管一县事务的一把手.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兼副县长,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二把手.

县令和太守有什么区别

县令:尊称县尊.百里侯.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官员名称,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县令下设县丞.主簿.县尉.典史等.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一般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战国时开始设置郡守.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秦并六国后,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丞与县令什么区别

1.级别不同:县丞的级别低于县令,它是县令的辅助官职,比县令要低一级: 2.职能不同:县令主管整个县的大小事情,而县丞职能负责文书.仓库的管理,有时候甚至有职无权: 3.俸禄不同:县令每年可以领取八百至一千石的朝廷俸禄,但县丞职能领取五百至八百的俸禄.

清朝县令能调多少兵 工资有多少

1.古代县令是文官没有兵的,他手下的称为衙役,因此县令并不能调兵.兵是只有武官才能统领.衙役其实就是古代徭役的一种,就是青壮年在县衙进行社会无偿服务.具体的人数也因历史时期和县的大小有关,浙江某县的县志,记载的衙役人数为20-30人. 2.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俸银45两禄米22石5斗.在清朝时期的县令也叫做知县,是正七品官职,按照清朝官员俸禄制度,正七品知县的俸禄是,俸银四十五两,禄米22石5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