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的计时方法

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段计时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专用计夜间时间。“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时间: 2024-08-05 11:26:49

关于古人的计时方法的相关文章

计时方法有哪些

计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地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更点计时法. 1.地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 十二时段计时法即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

现代计时方法有几种

现代计时方法有2种,分别为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计时法. 1.普通记时法: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中午.晚上.凌晨"等时间词来区别,如上午时针指向9,应说上午9时,当时针第二次指向9,这时是晚上9时. 2.24时计时法:时钟有两圈,分内圈和外圈,内圈数字是时针走第一圈表示的时刻,外圈数字是时针走第二圈所自对应的24时计时法时刻,下午1时就是13时,晚上9时就是21时,时针指向外圈的几就读几时,不用再说上午或下午等时间词.

古人计数的方法有几种

古人计数的方法有结绳记事.书契记数.算筹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书契记数是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指的就是文字:算筹计数,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算筹计数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

古人记事的方法

古人记事的方法有: 1.物件记事.物件记事是用实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或者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 2.刻画符号.出自唐兰先生<中国文学学>,他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其中他所指的图画其实就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我国曾在四十多个地方先后发现了五百余个刻画在陶器.甲骨上的符号,它们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时代距今最远的有近八千年历史. 3.结绳记事.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出自

古代人的计时方法有哪些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

篮球比赛中的计时方法

有停表计时和不停表计时. 总的来说的话有三种时间方法: 1.四节10分钟制 : 2.上下半场20分钟制: 3.四节12分钟制(NBA规则,一般用得比较少). 不停表计时就是:在比赛开始后,让表一直走,不要停表,到一定的时间后节次结束. 停表计时就是:比赛开始后,犯规,罚球,暂停,都要停表.累计时间到一定时间后,节次结束.

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人用什么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古人的洁齿习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就说"鸡初鸣,咸盥漱."除了漱口以外,古代还有咬杨枝清洁口腔的习惯.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僧侣们"每日旦朝,须啮齿木,揩齿刮舌".即依靠咬嚼一种叫做"齿木"的枝条,摩擦牙齿表面,同时还用它刮舌,确保祛除细菌,保持卫生.佛经<华严经>上还归纳了嚼杨枝的十大好处,如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等.

古人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古人计算圆周率,一般是用割圆法.即用圆的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来逼近圆的周长.阿基米德用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3位的精度,刘徽用正3072边形得到5位精度,鲁道夫科伊伦用正262边形得到了35位精度. 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