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写作时间

这首诗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写作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时间: 2024-08-15 22:30:33

七律.长征的写作时间的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的颔联是什么

七律长征的颔联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

七律长征经过的地方有哪些

七律·长征经过的地方:金沙.云崖暖.大渡桥.铁索.岷山等.具体如下: 一.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二.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三.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四.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五.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七律长征是谁写的

毛泽东.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西游记写作时间大概是什么朝代

<西游记>写作时间:明朝中期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七律长征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

这首诗就是长征之后到达延安写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主力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到福建.江西.广东等11省.行军25000英里,1935年10月,第一支军队抵达陕北,总行程达25000英里.终于到了延安.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七律长征诗眼是什么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统领全诗的关键字词.所以七律长征诗眼是不怕."不怕难"三个字.首先写客观上"远征"是非常"难"的,但红军主观上却不怕"难",所以尽管要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转战"万水千山",战士们却将它视若"等闲".下面五句是"万水千山"的具体化,既写长征之"难",又写红军"不怕".最后一句写三军将士在战胜困

七律长征赞颂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七律长征赞颂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七律·长征>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者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胜利在望,心潮澎湃,于1935年10月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七律长征五幅征难图分别是什么

<七律长征>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穿越乌蒙山图,巧渡金沙江图,强渡大渡河图,翻越积雪岷山图. 全诗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