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是什么意思

骗贷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的资料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从银行或贷款机构处获得贷款。由于骗贷侵害了信贷的秩序,并且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因此骗贷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骗贷是有一定的立案标准的,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比如骗贷金额不足4000元,那么主要是缴纳罚金,而骗贷金额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则为管制刑。

时间: 2025-01-21 13:28:17

骗贷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骗贷罪标准又是什么

骗贷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0年5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七条规定,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的,以及其他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应予立案追诉.

协助骗贷怎么量刑

协助骗贷是属于刑法中的从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

协助骗贷处罚标准

协助骗贷是属于刑法中的从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

骗贷中会计需要负什么责任

公司骗贷,财务负责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要看财务是否参与骗贷. 如果参与了,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如果没有参与,或者不知情,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

骗贷案件能否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骗贷案件如果构成贷款诈骗罪则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追回自己的损失.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公积金买父母的房子属于骗贷吗

公积金买父母的房子,只要有合法的手续,就不属于骗贷.而一开始就有骗贷的打算,又申请公积金买父母的房子,这种情况才叫骗贷.当然在申请公积金贷款前,可以事先咨询银行的业务专员.如果银行认可这种贷款模式,那么用户就可以放心申请贷款了. 当然,无法提供合法的手续给银行做证明时,有时候银行会认为公积金买父母的房子存在骗贷嫌疑.

借款人骗贷担保人还需要还款吗

借款人骗贷,担保人还需要还款.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骗贷的定义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贷款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处于与其金融交易地位相对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陷于认识错误或持续认识错误,因而自动地向行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交付数额较大的贷款,从而主要侵害了信贷秩序并同时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触犯刑法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

怎样算骗贷

就是没有实质物质抵押,只是以皮包公司名义再有担保人.当贷款数额到账以后就转移,违背贷款用途. 根据<合同法>第203条规定,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并未得到贷款人同意的,这是一种违约行为,贷款人可以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这是由于贷款人是根据贷款用途来确定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从而同意贷款的,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贷款.借款合同中之所以规定借款用途法定条款,主要是促使借款人按计划使用贷款,将有限的贷款用到急需的.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