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诗人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成此组诗。“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时间: 2024-08-14 21:54:47

书愤表达了什么感情的相关文章

书愤陆游的中心思想感情

陆游的<书愤>中心思想感情:书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

书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有四种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诗人渴望亲自带兵打仗夺回失地,然而诗人并不被统治者所理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英雄迟暮以及物是人非的思想感情.诗人已经以前的"早年"到现在的"鬓先斑",国家依然破碎,诗人悲痛难过:表达了诗人对投降派的贬斥.主降派为了自己的安宁.当前的荣华富贵,一味求和,导致敌方愈发强大,致使山河破碎: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诗人羡慕诸葛亮北伐的英勇气魄,"出师未捷身先死"对爱国的诗人来说

书愤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书愤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q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区别赏析

1.表达思想不同.书愤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临安春雨初霁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2.诗歌风格不同.书愤写于作者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故诗中多激愤之情,诗风慷慨悲壮.临安春雨初霁写于作者奉皇帝之召到临安,反映了旅居京城的孤寂之情,风格清新恬淡. 3.背景不同.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临安春雨初霁作者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

书愤用的典故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书愤>中有三处用典,分别如下: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作用:表达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 2.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作用

书愤的作者是谁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

书愤陆游颈联哪两个字用的好为啥

陆游<书愤>颈联中"空"和"已"字用得好,因为它们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心情.自许为"塞上长城"却不得重用,使得这种自许成为空想,而照照镜子,自己已经两鬓斑白,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更是让诗人感到想要实现梦想难上加难原文: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

别董大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别董大>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版襟.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