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李广史记中的内容

司马迁《史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时间: 2024-09-07 15:51:30

司马迁与李广史记中的内容的相关文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急

主要内容: 1.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2.第三段: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3.第四段: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4.第五段: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史记>这部辉煌巨著.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项羽归在史记中的本纪里

史记中的本纪本来是只有帝王才可归在其中的,但司马迁并未受到成王败寇思想的拘束,司马迁认为项羽在灭秦中有很大功劳,功劳可与刘邦相比,所以他并不因为刘邦将项羽打败而贬低他,所以他将项羽也归入了史记中的本纪里.

请写出史记的作者内容体例

具体内容为下: 1.<史记>的作者为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 2.<史记>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记录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录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录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八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史记中对项羽如何评价

1.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评价: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司

为什么史记中记载帝王的叫本纪

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史记中哪一篇写韩信将军的生平

史记中写韩信将军生平的是<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通过三次战争树立出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形象.记叙韩信将军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传记中注入了作者无限的同情和感慨.

史记中太史公自序有哪些名句

太史公自序只有一句: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释义: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的最后.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第二部分叙述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及作<史记>的原由旨趣:第三部分对<史记>中的每一篇作了非常简要的介绍.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哪三类

1.本纪,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2.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3.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以下是关于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4.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7.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