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哪的人

孔子祖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简介如下: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和《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有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时间: 2024-10-06 04:56:46

孔子是哪的人的相关文章

孔子是不是山东的人

孔子是山东的人,孔子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

庄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吗

他们两个不是同时代的人.庄子(本名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q

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乡原即乡愿,大体等于现在说的好好先生.这些人貌似好人,其实是对是非判断毫无原则,对坏人坏事不敢批评,甚至助纣为虐,滋长了不良风气,因此比直接做坏事的人更可恶.孔子知为知,不知为不知,其思想上追求实事求是,所以对这些好好先生极为痛恶.

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人是谁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有一次他问孔子怎么看自己,孔子说他是个器.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说是瑚琏之器.虽非全才,但也是可重用的专才.

为什么孔子自称是殷人

孔氏是殷商遗民分化出来的姓氏. 殷商部族自始祖契开始就是一个迁徙范围很广的族群.自契到成汤十四世几百年间,大的迁徙有过八次:成汤立国到盘庚迁殷都前,又迁都5次.在历次大迁徙的过程中,殷商部族的一部分人留守祖陵,或分封为诸侯,或因其它种种原因定居下来等分散于异地是客观存在的,后来分化繁衍为了其它多个姓氏. 自契以来,殷商作为一个部族,最大的一次分化是在殷商王朝亡国之后,特别是武庚禄父复国失败之后.西周灭掉殷商王朝,特别是平定"三监之乱"以后,如何处置分布区域广大,人数众多,经济发达,文化

孔子的名言形容人要谦虚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自于<论语·述而>,释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于<论语·为政>,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自于<论语·里仁>,释义: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1.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2.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

墨子孔子鬼谷子是一个时代的吗

1.墨子,约公元前468年至约公元前376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2.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至约公元前320年,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4.孔子是春秋时期人,而墨子和鬼谷子是战国初期,三者不是一个时代.

孔子教育主张是什么

孔子教育主张是: 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4.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思考与学习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