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十三陵的由来具体资料~

明十三陵的由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因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继承帝位。后英宗被放回,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被捣毁了。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清十三陵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清朝共12帝。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她实际上却掌握权力40余年。慈禧的陵墓也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办的。第二种:辽宁省辽阳市东京陵被称为清代十三陵之一,与清代其它十二座帝陵齐名。

时间: 2024-08-06 05:35:45

明清十三陵的由来具体资料~的相关文章

端午节是怎样由来的资料

相传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明清云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料收集

明清云南历史文化名人: 1.郑和,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正史仅载郑和为云南人,并无其他生平事迹传世. 2.孙髯翁,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3.沐英,字文英,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的朱元璋养子.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

明清故宫的资料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宫殿群.原名为紫禁城,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称为"故宫",后更名为故宫博物馆.

关于故宫的资料详细资料

关于故宫的资料详细资料如下: 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2.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

叶文个人资料出生年月日

叶文个人资料: 叶文,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鹤岗.是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哥哥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博士.叶文1995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明清史专业,1999年毕业后进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成为黑龙江电台<早餐前后>节目记者.2000年1月至2000年10月担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世纪花园>节目主持人,同年通过考试获得全国播音主持系统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测试.之后,叶文开始主持<有话好好说&g

五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

1.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实际上五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2.相传在战国末年的时候,秦国兵力强大,逐渐吞并了周围的各个国家,屈原所在的楚国也不例外,当屈原听到楚国国都被贡献的时候,便跳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3.而楚国的人民听说屈原跳江自尽的消息,都纷纷划船来到江上去打捞屈原你的尸体,为了防止鱼虾破坏屈原的躯体,他们就竹筒里面装米投进江里,这个"筒粽"也就是我国最早粽子的由来,此后每年5月初五,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传统也就保留了下来.

父母的由来

中国对父母的传统称谓是"爹娘","爸妈"的称谓虽然出现的早,但是使用的并不广泛."爸妈"的广泛使用要到明清之后."爸爸"一词来源于回族语,大概唐朝时期传入,<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的主人公名为阿里,"巴巴"则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后来演变为父亲的含义.古壮文中也有"巴巴",又写作"八八",也是父亲的意思.唐朝早期称呼爸爸为"哥哥",比如唐

对联的历史由来

对联历史由来历程如下: 1.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 3.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剪纸的历史和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呈现内容,他们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图案便开始被记录在纸上.通过前后对比,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唐代剪纸已经处于大发展时期,根据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极高.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例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灯彩.茶盏的装饰等等.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