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弟子有哪些

儒家弟子主要有:

颜回,孔子的学生颜路的儿子;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孔子晚年所收的学生;子张,孔子的学生;子思,,即原宪;冉求,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德行好,孔子把女儿嫁给了他;南容,德行好;子夏,卫国人,孔子的高祖;子贡,孔子的高足;商瞿,字子木,是儒家《易经》的传承者。

时间: 2024-08-18 20:45:16

儒家弟子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道德经作者是谁

<道德经>的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老子,老子的原名叫做李耳,字伯阳,他所创作的<道德经>这部著作被封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道家弟子眼中,老子的地位是可以跟儒家弟子眼中的孔子的地位比拟的. 作为诸子百家当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他也是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所创作的<道德经>被誉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它也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结果是什么

1.是一场儒家弟子的灾难,丧失很多人才: 2.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料消失,是儒学文化的巨大损失: 3.秦始皇的暴政受到人民更大的不满,增加反抗斗争,加速秦王朝的灭亡.

秦时明月张良是谁

张良,字子房.国产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人物.初登场于第三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身为儒家弟子,性格.见识上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在墨家困难之时,挺身而出,并坚持儒墨两家不应相互排斥.与墨家和项氏一族共同抗秦:剑术风格:既有儒家和贵族有礼有节的优雅风范,也有他特有的飘逸.脱尘的灵秀美感,同时也有他不世天才的不羁与傲然.

如何评价天行九歌中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是中国武侠动画<天行九歌>系列中的男性角色,原型为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 张良善于审时度势.在墨家机关城外,即时道出秦始皇想要诸子百家自相残杀,坐收渔翁之利,涉猎极广,博学多闻,具有叛逆精神.敢于打破儒家传统思想,帮助墨家对抗秦朝. <天行九歌>中的张良为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样貌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 虽身为儒家弟子,性格.见识上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

孔子简介 孔子有多少弟子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

儒家经典著作有哪些

1.<春秋>.该著作又称为<麟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现存版本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 2.<礼记>.该著作又称为<小戴礼记>,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由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3.<周礼>.该著作又称为<周官经>,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4.<论语>.该著作是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5.<周易>.该著作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什么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吗

论语是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孔子的弟子子由是谁

孔子的弟子子由叫仲由,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里仲村人(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