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民而王

原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 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保民而王”是建立在仁政基础上的,是实现王道和施行仁政的目的,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春秋战国之际,中原列国已全面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化引起意识形态的变更。地主阶级开始把人民地位、民心向背看成是自身统治是否稳定牢固的关键。

时间: 2024-11-13 11:12:33

什么是保民而王的相关文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中莫什么意思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中"莫"的意思是:"指没有". 其中,保:指安抚,安定.莫之能御:指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指抵御,阻挡.无以:指不得已.王: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爱护百姓,行王道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他." 此句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创作年代为战国时期:作者是孟子: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什么意思

本句话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保民意为安民:养民,保护人民."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民贵民."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民"等古训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左传>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民"的重要性,其中曰:"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其二,爱民仁民.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民思想

保民的寓意

保字最初的含义与襁褓的褓相同,指养育婴儿,后来才有了保护.保卫.保障.保持.保守.保证等多重意思.民,指人或人群,也指民众的希望.心愿.治理.财富.用作人名意指安定.勤奋.纯正之意.保民的寓意:安定.勤奋.纯正.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什么意思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意思是:百姓不受保护,因为不施恩泽.这句话出自<齐桓晋文之事>,文章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请问德何如则可以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怎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 此句出自<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惟弈秋之为听是什么句式

惟弈秋之为听是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式.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惟弈秋之为听:全句翻译,只听弈秋的话. 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一般在初二开始学习.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q

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是什么意思

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是对的意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意思为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 <寡人之于国也>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提出的"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树之以桑的之是什么意思

树之以桑的之代指田地.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quo

何由知吾可也翻译

何由知吾可也翻译为: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何由知吾可也出自先秦的<齐桓晋文之事>,作者是孟子.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