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的典故最早出自哪里

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是该词引用的一个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可以读出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

时间: 2024-08-07 10:52:21

把栏杆拍遍的典故最早出自哪里的相关文章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

最早出自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商朝和周朝交替时,周朝武王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主要内容为:殷商末年以纣王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逐渐在内外矛盾交织中走向崩溃.而崛起于商国西面的周族方国,周文王转移商纣视线,暗中积蓄力量,积极争取与国,各个击破商西部属国,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又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侦探,加紧灭商准备,待机兴师.周武王继位后得知商纣王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

一鸣惊人最早出自哪里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全书分为五十五篇,为法家集大成的作品. 一鸣惊人最早出自<韩非子>: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全书分为五十五篇,为法家集大成的作品.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从主张变革.反对复古的历史观出发,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写作必须以"功用"为目的.他的说理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小康(或中产)是指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魁拔最早出自哪个典故

出自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篇: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魁是后来加上去的,魃单独意思就是旱魃,加魁就是魃的王,魁拔即魃里面最厉害的王.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哪里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对联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小康社会的概念最早出自哪里

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的引入: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琵琶曲十面埋伏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关于<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说,曲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一文中记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埋伏>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如:<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

仁字最早出自哪本书

1.仁字最早出现于<论语>,颜渊,樊迟侍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要爱护他人同时需要遵守礼仪. 2.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