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例封承德郎是几品官级的

文散官名。金朝始置,为正七品上。元朝为正六品。明朝为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朝为正六品概授承德郎。清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赠承德郎尚宝司丞袁淮,乃尚宝司少卿袁可立之父,行无考类,言有表坊。”

时间: 2024-09-02 16:18:12

清朝的例封承德郎是几品官级的的相关文章

清朝布政司检校是几品官元呢

清朝布政使司的主官为左右布政使,康熙六年裁减一人,其下设有: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从三品.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其中江宁.苏州.湖南.甘肃不设:都事一人,从七品,福建.河南各一人:照磨所:照磨一人,从八品,浙江.福建.四川.山西.甘肃各一人:检校一人,正九品: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库大使一人,正八品: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宝源局大使一人,正九品.

清朝时江西提督学政是几品官

江西提督学政:主管江西省教育科举,俗称学台,与按察使属同级别,正三品.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任职期间,均保持提学任职以前的品级,但与布政使.按察使等同,与督抚平行,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此期间皆按钦差待遇.因为是以本官职衔兼领学政 ,所以都在学政前加署本官职衔,以示尊威.纪晓岚.张之洞等都担任过提督学政.1906年改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废.

清朝顶戴红色花翎的是几品官

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铜的,上面镂刻花纹. 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按照立功

清朝王爷是几品官

清朝王爷是超品官级,比正一品官级高,属于王爵,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而且魏晋开始设王爵,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王爷是封建王朝中品级的一种,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比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另外在清代王爷是有名无权的代表.

清朝的苏州织造是几品官

清朝时,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织造是不属于常设官缺,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事实上多是由资深的内务府正五品郎中出任.原则上织造每年更替一次,但可以连任,所以出现像李家.曹家那样长期担任织造的世家.清制,织造官由内务府派遣,虽然内务府郎中仅为正五品,但派到地方后属钦差性质,与地方长官平行,权势较大.不仅管理织务.机户.征收机税等,亦兼理采办及皇帝交办的其他事务,且监察地方,可专折奏事,行文中称"织造部堂".

清朝中丞是几品官

中丞这是明代沿用叫法,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清朝书吏是几品官

最高九品,清代职官的品级是按官吏职位高低来分,分为十一个品级,品级数越大,职位越低.最低的职是法官,最高的职位是一品."书吏"这一清朝政治统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地位卑微却垄断文书处理和档案收储工作,在清朝统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清朝嘉庆年间司马第是几品官职

第, 是官宦之家的府第, 诸如"司马第","大夫第". 司马第的意思就是这家人祖上曾经做过"司马"类的官职. 清朝没有司马一职,明清士大夫雅称同知为司马.同知为中国明清的文官官职名,雅称司马.分府,在清朝之位阶约为正五品. 司马是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

清朝的尚书是几品官

清朝的尚书是从一品官. 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从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各部下辖诸司及官属,则有出入.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