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杨氏进士名录

1、杨泗孙,咸丰二年,壬子恩科殿试金榜;

2、杨凝照,字映藜,号亦凡、乙帆,四川省邻水县人。清朝官员咸丰元年举人。咸丰二年壬子恩科三甲第79名进士,曾任户部江西司主事;

3、杨维乔,字岱桢,顺治己亥翰林院庶吉士;

4、杨维庚,字念励,康熙岁进士。江南砀山县知县;

5、杨方江,字龙九,雍正丁未进士,福建遂远县知县,改长山教谕;

6、杨时中,字庸斋,雍正癸丑进士,江南含山县知县;

7、杨壮果,乾隆甲戌进士;

8、杨廷传,同治七年戊辰科殿试金榜二甲进士。曾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因功升员外郎、郎中,转江南道监察御史。后出任甘肃甘州知府,加盐运使衔;

9、杨文莹,字粹伯,号雪渔,浙江钱塘县人。中国清朝官员、学者,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出身。

时间: 2024-08-07 14:35:27

清朝杨氏进士名录的相关文章

怎么查清朝的进士名单

查清朝的进士名单可以查看<清朝进士题名碑录>,按科年著录清朝全部进士,未参加当年殿试者附于相应科年之后.每一进士为一条,依次注明籍贯.甲第.名次,有关考证资料附于相应科年后.第二部分为<人名索引>,将书中所有进士按四角号码编制索引,查检方便.本书横排繁体字.

清朝什么官可设旗杆石

清朝除了进士,凡举人.贡生.监生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立石旗杆,旗杆石,古代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在广东省梅州市(前称为梅县.)在一些客家围村会看到它的踪影.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天下文章一大抄出处是什么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和作者.这句话化用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的序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脍炙人口,常用来阐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或者指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

清朝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清朝进士相当于考上国家级公务员正处级职位.县令是正处级,进士放官一般是县令,正七品. 入翰林是六品,相当于副厅级,考入国家副厅级职位.入国子监读书,相当于考上清华北大.考上举人相当于考上省级公务员.考上秀才,相当于考上985高校.入童生,相当于高中毕业.

清朝的雍进士是什么职称

清朝的雍进士的职称为监生.清人作碑传,墓志,为美化传主起见,常将其功名称为某进士以为嘉号,举人称为乡进士岁贡生称为岁进士.雍进士与此相似,雍指国子监.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所以清朝的雍进士的职称一般为监生.

谁知道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名单

马廷燮,马廷楠,嘉庆元年丙辰科进士. 马丕基,马德表,嘉庆四年己未科进士. 马汝舟,马建三,马宗琏,马有章,嘉庆六年辛酉恩科进士. 马倚元,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 马瑞辰,马邦举,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 马毓林,马玉墀,嘉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 马志燮,马士龙,马凌云,马济庐,马廷锡,马苔,嘉庆十四年己巳恩科进士. 马步蟾,马章藻,马良臣,嘉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 马伯乐,马光澜,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 马洲,马锵鸾,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进士. 马维璜,马疏,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进士.

清朝时恩进士是什么意思

恩进士就是指皇帝特别加考取得进士及第. 古代科考一般都是第两年或第三年一次,恩进士是皇帝特批科考取士时考上的进士. 考中的两榜士子就叫恩科进士,也有因为特殊事件的发生导致基层官员不够而设立的考试.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 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

清朝最后一个进士是谁

刘春霖,出生于1872年,死于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 其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光绪33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辛亥革命后一度隐居家中,继而出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从事些文字应酬,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

清朝科举考试考什么

清朝科举考试考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两朝,已日臻完善,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不过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在清朝,县试多在二月举行,而府试则在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