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基础地位怎么体现

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存在和发展,首先要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即食物。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实行社会分工的基础。农业以外的一切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剩余农产品”。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日益繁荣昌盛的基础。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

时间: 2024-08-04 03:28:35

农业的基础地位怎么体现的相关文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怎样体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各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就必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先验论和唯心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

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的体现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什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新兴产业群出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社会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措施和途径

1.意义: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措施和途径:数量保护措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质量保护措施,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3.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强大.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农业的变化真大还有哪些

农业的变化真大体现的方面有: 1.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2.农业产值增加. 3.农民收入提高. 4.农产品产量提高. 5.达到环保无公害的要求. 6.抗灾能力更强. 7.规模化生产迅速扩大. 8.农业人口迅速老龄化. 9.智能化农业全面兴起. 10.休闲观光农业异军突起. 11.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迅速升高.

世界粮食日是什么时候

世界粮食日是每年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实现农民小康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 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