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故事

孔子的三个教育故事:

1、子路曾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这个问题,可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

2、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这哥故事是孔子让颜渊学会独立思考;

3、孔子主张全面发展,可子贡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是孔子对于弟子的劝诫。

时间: 2024-08-07 17:53:39

孔子的教育故事的相关文章

孔子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

孔子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有: 1.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2.子曰:"有教无类". 3.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小学德育教育故事

小学德育教育故事:钓竿.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寓意: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

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孔子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主张

孔子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主张有六个:1.人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完善自我:2.有教无类.就是进行教育的普及:3.因材施教.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进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4.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复习:5.学习过程中不要不懂装懂:6.要虚心学习,向不同的人学习,才能使自己博学多才.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1.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2.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主张尊师重道,以及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点:1.有教无类:教育是不分种类的,不分贵贱的,不分贫富的.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思并重:学习和思考一样的重要,千万不能一味的学而不去想,凡是要做到为什么?并且得到答案. 4.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经常的去复习下以前学过的东西,或许你能够重新获取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学习要踏踏实实,不要总是想着投机取巧 .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教育内容文.行.忠.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

孔子拜师的故事说一下

孔子拜师的故事讲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