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省制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时间: 2024-08-21 14:11:24

什么是行省制的相关文章

行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行省制和郡县制的起源不同: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和郡县制的制度内容不同: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作用不同: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有效加强了中央的集中管理):行省制度的创立

行省制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区划制度,也是今天我们现在省份划属分的基础.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用的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行省制的长官都是由皇帝任命不可世袭. 不同点:行省制下的诸侯为王族.功臣等人,郡县制的长官为官僚:行省制的长官是蒙古贵族:县制和行省制的长官只有行政权:郡县制的长官没有军权,行省制的长官有一定军权:郡县制没有职能分化,而行省制有职能分化:行省制在初期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后期削弱中央集权,郡县制至始至终加强中央集权.

我国最早设立行省制是在那个朝代

1.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2.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3.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是什么

1.起源不同: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2.制度内容不同: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郡县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3.作用不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有效加强了中央的集中管理):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行省制的特点

1.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2.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收集,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 3.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 4.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宗之时的集权弊

行省制行中书省中书省的区别

开始实行的朝代不同: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 管辖范围不同: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岭北.云南则采用分封羁縻制度.在元朝直接统治的疆域内共有10个行中书省.中书省封建政权中央政府,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

行省制度的作用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作用: 1

行省制度行省是什么意思

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一词,源于金朝.金国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时,开始设置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 权力: 第一,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以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 第二,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