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地名的由来

沧州,取"沧海"之意。设置州治始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当时的州治在饶安,也就是现在盐山县的千童镇,秦朝时称"千童城",乃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老仙药,征募、训练千名童男女及百工巧匠,并由此东渡的始发之地。 《魏书-肃宗纪》载,熙平二年十月“以幽、冀、沧、四州大饥,遣尚书长孙雄,兼尚书邓羡、元纂等巡抚百姓,开仓赈恤”。这是“沧州”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由此也可知沧州立州当在这一年的夏秋之间。

时间: 2024-11-09 01:11:46

沧州地名的由来的相关文章

敦煌的地名的由来

关于"敦煌"名字的含义,一直众说纷纭. <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认为敦煌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此地对于广开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为敦煌. 对于敦煌的汉名解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都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译.但到底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对地名的称呼

地名的由来

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 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 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河间地名的由来历史

河间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五代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暑.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

荥阳地名的由来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荥阳之名,来自<尚书禹贡>中的荥波既潴,即夏禹治水,将济水自温县引入黄河,南溢为荥,汇集成泽,称为荥泽. 荥阳:古郡县名,在今郑州 市北古荥镇.据<荥阳县志>载:荥阳春秋时期属郑.战国属韩荥阳邑.秦置县,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三国魏正始五年析河南郡置荥阳郡,统领荥阳.卷.阳武.开封等8县. 今天的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其所辖的地域,在郑州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

山西省离石市地名的由来

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即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即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即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即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即577年县改石州.

邯郸名称的由来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龙泉的由来

龙泉地名的由来源自于唐朝初年,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龙泉市是中国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上游,面积3059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

通化由来

通化的名称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通"字,含有贯通之意,"化"字则为教化,也就是要用所谓的"仁德.仁政"之类去教化百姓,含有通归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县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来,众说 不一,在百姓中流传的有,一说是,清朝的咸丰年间从京城 来了一个官人,当时这里时值隆冬数九,百姓脱帽跪拜,这 官人非常怜惜百姓,忙说:"快戴帽子&

邯郸由来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