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笑有什么用意

1、孔乙己的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残忍的“笑声”,这笑声贯穿全文,成为《孔乙己》一文的重要线索。

2、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时间: 2024-12-27 05:06:36

孔乙己的笑有什么用意的相关文章

孔乙己中的笑

<孔乙己>中用"笑"来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笑"贯穿全篇,全文共有14处"笑",而14处"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孔乙己确实可笑,另一类是人们对孔乙己取笑.孔乙己是在笑声中走来,又在笑声中离去.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肮脏,好吃懒做,且又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当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而"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时,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酒客及掌柜对孔

作者对孔乙己的感情

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叙述者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

孔乙己中的优美语段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3.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4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以读书为荣,但他好吃懒做.是可以同情的小人物.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喝成性,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 1.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2.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

孔乙己选自哪本书

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qu

孔乙己选自什么小说

1.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2.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

孔乙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孔乙己可以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3段).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

孔乙己是几年级的第几课课文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文.<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qu

孔乙己反映了什么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