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在背影中是如何描写父亲的

朱自清在《背影》中主要是通过四次描写“背影” 来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描写“背影”的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第一次点题,引出回忆(点题的背影)。第二次“背影”是文中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去的背影,被感动得情不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离别时的背影)。最后一次“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思念中的背影)。

文中就是通过这四次背影的描写来刻画出父亲善良、憨厚老实、默默为孩子付出这一伟大形象的。

时间: 2024-08-15 14:41:43

朱自清在背影中是如何描写父亲的的相关文章

朱自清的背影表达了什么感情

朱自清的在<背影>中,"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

朱自清的背影告诉了我们什么

朱自清的<背影>告诉了我们父爱的伟大.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自己到浦口火车站,照料自己上车,并替自己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朱自清散文背影

一.朱自清散文<背影>简介: <背景>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二.朱自清介绍: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

朱自清的春中的酝酿有什么含义

1.朱自清的<春>中的酝酿含义:指的是空气中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感觉就像酿酒的时候将多种材料混合一起来发酵酝酿,生动地比喻了春天空气的清新: 2.<春>简介: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朱自清的背影提问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 3.本文中作者的写作特色,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4.文章中父亲都有哪些动作,分别表现出了什么.

背影中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以穿戴的简单与给儿子的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朱自清的背影经典语录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点评朱自清的航船中的文明

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作者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

背影文章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穿戴

1.写父亲的穿着,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 2.父亲自己的穿着,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3.父亲翻过铁轨行动不便,主要原因是年事已高且胖,同时跟父亲穿着大马褂和棉袍也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