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表否定的副词主要有哪些

古汉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等。这些否定副词语音相近,用法相通。

“不”“弗”同属帮纽,韵部上“不”属微部,“弗”属物部,为阴入对转。“不”的用法古今变化不大,是一个一般的否定副词,既可否定动词,也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也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弗”相当于“不”。但先秦时“弗”后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所以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弗”相当于“不和之”,即“弗”是由“不”和置于动词前的宾语“之”压缩而成。用“弗”否定的动词不带宾语的。

“毋”和“勿”同属明母,与“不”、“弗”同为唇音字。“毋”、“勿”和“不”、“弗”的区别于,“不”“弗”表示一般的否定,“毋”、“勿”用在祈使句命令句中着力于表示对某种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前人称之为“禁戒之辞”。“毋”又写作“无”。“毋”(无)、“勿”表禁止或劝阻可译为“不要”、“别”。

时间: 2024-12-27 22:15:37

古代汉语表否定的副词主要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汉语中一个字的副词有哪些

汉语中一个字的副词有: 表示程度:很.极.最.顶.太.更.挺.越.稍:表示范围:都.全.总.共.只.光.净.单:表示时间.频率:正.就.将.曾.刚.才.在.永.还.再.常:表示肯定.否定:不.没.必.准.未.别.莫.勿:表示语气:决.岂.就.可.

古代汉语代词者的用法

古代汉语代词者的用法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五种,界限并不明确,彼此有交叉,人称代词又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如:吾.余.予.我.朕.尔.汝.若.乃.而.彼和其. 疑问代词分指人.指物.指处所,如:谁.孰.何.胡和奚.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方言的关系

1.各地的方言都包涵古代汉语的发音.词汇.语法等等,尤其是南方方言: 2.现代汉语则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确定的.由于北方地区方言差异不大,所以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差异不大,能听懂普通话的基本也可听懂北方方言: 3.南方方言由于形成年代不同,且混合了当地的土语,所以差异很大.

古代汉语考研怎样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复习古代汉语考题的主干. 2.复习课文时,就可以把重点词.每段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使这些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课文的内容. 3.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4.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5.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6.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有顷是个表时间的副词相当于什么

有顷是个表时间的副词相当于一会儿.不久.其示例有: 1.<战国策·秦策一>:"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姚宏注:"有顷,言未久." 2.<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3.<妖妄传·素娥>:"请先出素娥略观其艺,遂停杯设榻召之,有顷,苍头曰:'素娥藏匿.'" 4.<方洲杂言>:"有顷

古代汉语中干的本义是什么

古代汉语中干是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干戈连用,可以泛指作战武器,也可以代兵事,战争,冲撞,触犯的意思.干,引申为追求,求取,特指向統治阶级出谋献策,以求禄位. 本义就是通过文字的构形意图记载的初始意义,也称字形义.华夏先民用构形意图来表现认识的思维成果,大致有两种方法:直观图标与意会图标.文字在原创时与实物都是对等的,创造者想要表示的意义,全然通过实物的图像来实现.

在古代汉语中年和岁的区别

古人经常的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做朔望月). 年的概念和农业有关,<说文>:"年,熟谷也".谷物的成熟周期意味着寒暑往来的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太阳年.在古代汉语中,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区别如下: 1."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 2."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

古代汉语的性质

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些丰富而又辉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灿烂的明天的起点.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古语中词的每个字都有实意,而今语中组成的词只用其固定的意思.如: "鲜美",古代汉语中意为"鲜艳美丽",现代汉语中意为"食物好味道": "交通",古代汉语中意为"交叉贯通",现代汉语中意为"出行或运输方式": "妻子",古代汉语中意为"老婆和儿子",现代汉语中意为"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