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匡衡借光看书的故事

1、匡衡是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他从小好学聪明。他看书用心,默念几遍就能背下来。可是家里没钱,上不了学堂。每当小伙伴背着书包放学回来,匡衡就向他们借书看。

2、教书先生见他这么好学,就送他一本书。他平时就把这本书带在身上,有空就读,不认识的字就请教别人。可到晚上,由于无钱买油点灯,他就只能背书。

3、一天晚上,他正在背书,突然发现从墙壁上透过一些弱光。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从墙缝中透了过来。忽然他心中一喜。“有办法了!”他立刻拿了把小刀,沿着墙缝凿了个小洞,一束亮光果真射过来了,他

时间: 2024-08-01 21:36:46

西汉的匡衡借光看书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匡衡借光读书的故事简单的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他高兴地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

古人借光看书成语有那些

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凿壁借光.韦编三绝.聚萤积雪.匡衡凿壁.刺股读书等.

匡衡后来的成就有哪些

1.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2.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3.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4.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5.建昭三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匡衡的生平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匡衡任职期

关于匡衡的成语

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这个成语描写的是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匡衡勤学的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夜晚凿壁借光刻苦读书,一件不要做工工钱而求借书读书.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汉朝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汉朝的历史,既有汉朝的历史也有的许多遗闻轶事.

匡衡是什么学家

1.匡衡是西汉经学家: 2.匡衡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羊下村: 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两千年来盛传不衰: 4.匡衡青少年时期除了庸作以供资用,把得到的报酬买书买笔等学习用具外,史籍还记载,他还经常到书简收藏者那里去劳作而不取报酬,只是将借书作为交换条件,正因匡衡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奋的重要性.匡衡虽然家里贫穷,但是不怕艰苦,刻苦学习,拥有学习的恒心与毅力,最终学有所成.他在艰苦环境下依旧拥有勤奋苦读的毅力和精神,这是可贵的品德.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山东(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与匡衡有关的成语.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近义词: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穿壁引光.囊虫映雪.废寝忘食.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例句:我被他凿壁偷光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我走过去同他谈起来了,一番话语又把我给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