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书愤及写作背景

《书愤》原文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时间: 2024-07-30 15:27:33

陆游的书愤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文章

陆游书愤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南宋陆游的书愤

陆游的<书愤>共五篇. 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3.<书愤>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4.<

罗马书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罗马书>的写作背景是: 使徒保罗在小亚细亚.马其顿和希腊布道及建立教会的工作己完成,这位外邦使徒虽年近六十,可热诚仍丝毫未减,他决定访问罗马帝国的首都:因罗马乃当时世界最大之城,受希腊文化影响,人民杂居,道路通达,保罗想从那里去到最西部的高度文化之地西班牙,那时的罗马己有一个在福音上颇为兴旺.但尚未成熟的教会,而大部分信徒都不认识保罗,所以保罗决定写封信介绍自己,即使将来西行受阻,也可以借书信和教徒们分享后信之道.

书愤陆游颈联哪两个字用的好为啥

陆游<书愤>颈联中"空"和"已"字用得好,因为它们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心情.自许为"塞上长城"却不得重用,使得这种自许成为空想,而照照镜子,自己已经两鬓斑白,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更是让诗人感到想要实现梦想难上加难原文: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

夜书所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夜书所见的写作背景: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

陆游的鹊桥仙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陆游的<鹊桥仙>的写作背景,具体如下: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但因此而为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这首<鹊桥仙>就表达了他这种心情. 词的上阕先回忆自己从军汉中的豪壮之举,然后谴责朝廷无意北伐,提拔重用那些无心肝的酒徒,却将他这样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当渔父.下阕描述自己的渔父生涯,进一步表达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全篇表面作消沉颓唐之语,骨子里却十分愤激,豪气可感.

钱钟书围城写作背景

<围城>的写作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更加要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围城>是由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陆游书愤的主旨是什么

作品主旨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 <书愤>写于淳熙十三年,是南宋前期的作品,此时南宋政权建立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南宋文臣武将中的主战派们仍然怀有收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然而南宋皇帝主张妥协退让,投降派在朝廷中占上风,从国势和兵力看,南宋没有收复中原的绝对优势.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南宋有志之士们的内心世界都相当压抑和激愤,作为爱国诗

书愤陆游的中心思想感情

陆游的<书愤>中心思想感情:书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