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越人歌》。

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

时间: 2025-01-14 11:09:41

山有木兮木有枝的下一句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八月丹桂满枝黄下一句是什么

八月丹桂满枝黄下一句是:九月菊花初开放.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丹桂(拉丁文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是桂花中花色最深的一类.桂花为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常用作园林景观树种使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

八月丹桂满枝黄下一句

八月丹桂满枝黄下一句:二月梅花一树香,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 丹桂树通常高3-5米,最高可达到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雌雄异株,叶长椭圆形,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树冠圆球形,枝条峭立,紧密度中等.树皮浅灰

山从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

山从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原文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文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即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什么意思

"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 "山有木兮木有枝"出自<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贵族和劳动者缔结情谊的诗歌.<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原文: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兮什么意思

解释:山上有树木啊,而树上有树枝. 出处:源于<诗经>,共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木尚有知,而君心尚不如木枝." 原文段落: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而君心尚不如木枝.

山有棱兮木有枝吾思卿兮卿可明

原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吾思卿心卿不知. 释义: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 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 山有木兮木有枝此句最早出自<越人歌>,<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贵族和劳动者缔结情谊的诗歌.<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花千骨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什么意思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 出自先秦<越女赋>,讲述的是一位飘摇在船上的船女,遇到了一位外出游玩的贵公子,心里十分欢喜,

木中木指的是什么

1.木中木,就是指树中树,指的是枯裂的树心中生出的小树或小树苗芽儿. 2. 相传宋元祐年间,纵情山水的苏东坡游涂山,看到禹王宫内摩天耸立的两株银杏树苍老古朴,疤痕累累,枯裂的树心中还生出小银杏树,不由得暗暗称奇.躬身打听古银杏的树龄,老道长故弄玄虚,以古谣作答:"先有树,后有山,禹王问树几千年."东坡居士一听,双手击掌道:"好,妙."随即留下一联:"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树中树由此名闻遐迩.3.宋濂在<游涂荆二山记>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