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怎么解释骗字的

“骗”字,是按照六书当中的“形声”造出来的文字,从马,扁声,本义指“跃而上马”,是个动词。现代汉中,“骗”字则常用作“欺蒙,诈取”之意,带着浓厚的贬义色彩。骗子通常不会把“骗”字写在脸上,即便写,也会拆成两半,马和扁。这样让人乍一看,只觉这马很扁,顿起怜悯心。断不会认为那是乔装后的“骗”字(子)。

时间: 2024-11-07 17:09:40

说文解字是怎么解释骗字的的相关文章

家在许镇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什么

家在许镇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住所的意思.<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

说文解字中如何解释说这个字

对"说"字解释如下: 1.言部,"说",说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 翻译:说,喜悦的意思.由言.兑二字形成会意字. 2.说,就是谈话的意思. 补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之一.是我国史上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

说文解字中王字怎么解释

王:<说文解字><卷一><王部>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文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君王.

说文解字中的公字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中的公字是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共同的,大家承认的意思. 公(拼音:gō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对祖先的尊称,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称,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又由平分义引申出公共.共同义.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则为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共同的,大家承认的意思.

说文解字里从字的意思

"从"是<说文解字>的一个术语,表示一个字的意符,比如上面的"从一从兀",表示一.兀都是元的意符,也就是说"元"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一""兀"有关联,当然这个"元"字的说解释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并不可靠.<说文解字>在注释会意字的时候采用"从某从某"的格式,表示这个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构成这个字的几个部件相关.还可以看到一种是&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指的是什么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指小篆,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说文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为书例,统全书文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

说文解字全书有多少字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

说文解字有多少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

说文解字是一本什么著作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