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主题是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柳树的外形差异去寻找高原柳茁壮高大的原因,古典边塞诗词感受高原的荒凉,与江南柳的温和舒适环境形成反差,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艰难。

时间: 2024-11-11 07:13:51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想主题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是谁

陈忠实,出生于1942年8月,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忠实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65年初开始发表散文,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发行逾200万册.2006年,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巨大关注,其主要作品有<白鹿原>.<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他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已被编入苏教版六年级上第15课.2016年1月2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物的特点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5课.写了在青海高原这个以狂风.干旱为常态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着一株粗壮挺拔的柳树.作者由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以家乡灞河的柳树作对比,想象青海高原上的柳树怎样克服重重苦难.怎样突破重重障碍,穿过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篇课文介绍了在寸草不生的青海高原上的唯一的一株神奇的柳.这株柳树干有两合抱粗,叶子绿得苍郁.深沉,这株柳粗实而坚硬.可以想象,这株柳冻死了又复苏,被劈断了枝干又抽出新条,它经受过无数次摧毁,但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成语

饱经风霜,枝繁叶茂,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一碧千里,广袤无垠,枝繁叶茂,坚持不懈,粗实坚硬,不可思议,起死回生,艰苦卓绝.

青海高原反应明显吗

青海高原反应明显.青海的海拔约3196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面高于3000米的地方,多数人会出现高原反应.大约在三至十天习惯以后,高原反应会渐渐消失.心理因素是导致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放平心态,好好休息注意不要太劳累,否则会加重高原反应.

青海高原的环境

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高原上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地形复杂多变,降雨比较少.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

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

由于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稀薄,太阳辐射比较,气温比较低.再加上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近十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青海高原上出现了冰川退缩.河流断流.湖泊缩小等现象,湿地面积也由此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趋势,再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原因,使青海高原湿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湿地存在形势较为严峻,早晚温差大,因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90%的青海人脸上都有高原红现象.

金锁记的思想主题及叙事特色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

简析小说风波的思想主题

风波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帝制余孽还在向农民肆虐,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愚昧落后,冷漠保守,缺乏民族主义觉悟,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

关于青海高原的成语

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也形容灾情严重.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青石嶙峋:形容石头峻峭重叠,令人畏惧.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