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的成语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例句: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秋毫无犯。

时间: 2024-09-03 15:34:01

今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的成语的相关文章

清朝入关前在什么地方

清朝入关前在沈阳,清朝的满人在入关前居住在盛京,也就是今辽宁省沈阳市.关内关外,以上海关为关.明清称山海关以西地区为"关内".即今四川省康定县以东地区亦称为"关内".

满族人在入关前留辫子吗

满族人在入关前要留辫子. 1.正宗的满人,应该是波形发,也就是说头发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头发呈自然的波浪形,这种发质无法按照汉人那种习惯梳头,否则会十分蓬松,一方面难看,一方容易生长寄生虫,这时候将头发结成辫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2.满清的女真族原本是生活中东北地区的蛮荒之地,以游牧业为生.因为经常骑马以及狩猎的缘故,为了使额头前面的刘海遇到剧烈运动而落下,而遮住了眼睛,于是满族的先民就干脆把额头前面的头发给剃掉了,从而留起了一条长长的辫子. 3.另外,头发编成辫子以后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满族

满人入关有多少人

1644年春夏,入关前的满清所能动员的兵力大致为:满洲八旗大约五.六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两万人左右,汉军八旗约不到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不到一万人,外藩蒙古的数万人,总共大约十四.五万人,这是总动员(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因为满.蒙八旗和外藩蒙古是整个民族的全年龄段成年男性都承担军事义务)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

满清入关时有多少人口

满清入关时有20万人口.有满族后金的八旗军.从蒙古那里调来的军队.清军入关时,满洲八旗四万余人,蒙古八旗一万五千人,汉军八旗三万余人,汉族降将孔有德等联军二万余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计一万人左右,对外号称二十万.

秋毫不敢有所近的近是什么意思

秋毫不敢有所近的近释义是距离短,与"远"相对.出自<鸿门宴>.<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关于东和西的成语

关于东和西的成语:东挨西撞.东捱西问.东奔西窜.东奔西跑.东奔西逃.东奔西向.东奔西撞.东奔西走.东播西流.东补西凑.东猜西揣.东猜西疑.东藏西躲.东差西误.东抄西袭.东抄西转.东扯西拉.东扯西拽.东闯西踱.东闯西走.东驰西骋.东驰西击.东驰西撞.东冲西决 .

清军入关是哪个关

清军入关是山海关.清军入关是指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计划仍采用过去入关南下的路线,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顺

入关学是什么意思

入关学是指西方欧美国家类比中国历史上的大明朝,其他国家都是关外蛮夷.只要女真不入关,明朝就能通过其制定的体系让自己获利并压制女真等关外民族.这个说法是知乎某账号(现已被封)提出的.这个学说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很完美的拟合世界局势,但是它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始终得不到西方列强承认,只能受排斥?因为只要不入关,蛮夷干什么都是错的,大明朝永远看不起你.

清朝第一个入关的是哪个皇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