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很好,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时间: 2024-08-05 05:34:01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2030左右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二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坚持自己的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认为,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孔子教学生六艺分别是什么

孔子教学生六艺分别是"礼"."乐"."诗"."书"."易"."春秋".就是<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后来嬴政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就并入<礼经>中,所以后来遂有五经之名,而没有了六经之说.

孔子教育学生有什么特点

1.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2.孔子 教育学生 ,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而且予以因材施教. 3.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这是与其心性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成人"."成德"之教,其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本有的"善",&quo

老子荀子庄子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老子.荀子.庄子.孟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但前四人并非是孔子的学生. 老子: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朋友又是师徒.<史记>记载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在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道"一共出现了100多次,可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之深.孟子: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师,子思是孟子的老师.孟子并非是直接师承孔子.荀子:荀子的老师是宋子,荀子后改投儒家,在孔子与孟子的学说上总结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也并非师承孔子.庄子:庄子约生活

子游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游是孔子的学生,子游(春秋时期人物)一般指言偃,春秋时期思想家.是"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子游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但却受到荀子的严厉批评.

孟子是不是孔子的学生

据考证,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大约于周赧王十一年辞世.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近100年.孟子说过:"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意思是没有亲身受教于某人,只是崇仰自认学生而已.虽然孟子并非孔子的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儒学最重要的传人,从而最终成为公认的孔子创立儒教后的第二位大宗师.

孔子对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孔子对学生的要求: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孔子的学生有谁

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但最著名的有72人,其中十五名弟子分别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即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也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且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与学生的小故事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