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说的正名是什么意思

正名含两种意思,分别如下:

1、正名分,即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

举例:鲁国大夫孟孙、季孙和叔孙三家在祭祀时使用《雍》反映了名分等级的混乱。《雍》本是天子祭祀祖先完毕后撤席时所唱的诗篇,但三家身为大夫竟违背周礼的规定,故孔子质问这如何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之上。

2、正名实,即针对具体器物在名实关系上的混乱,要求别同异、辨真伪、明是非。

例如:觚本是古时盛酒的礼器,上圆下方,腹部与足部亦作四条棱角。孔子其时,这种酒器的名虽未变,但其形已变。有见于名实不相符合,觚之名无法把不具备上述特征的酒器排除在其外延之外,他感叹道:觚不觚,觚哉!觚哉!按孔子之见,无论是正名分还是正名实,正名的基本要求君子于其言,无所苟,措辞说话要意义明确,不可随便马虎。

时间: 2024-10-10 19:12:49

孔子所说的正名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

孔子所说的好学的内涵是:指人格修养和道德实践.在<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主要集中于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与思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实践这几个问题.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

孔子所说的仁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所说的"仁"可从四个方面看: 1.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2."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关注

孔子所说的话对世人的影响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从而缓和阶级矛盾.其 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到后来成为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孔子所说的话对世人的影响有: 1.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这种影响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 2.中国的历史就可称作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当 时<四书五经>成了学

孔子的思想正名

正名:指遵从礼法,让名符合实际: 孔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不遵守礼法,也就是名不副实,要让天下平息争斗,恢复和平,最根本的是让天下名实相符.这一思想当时并未被接受,字词的混乱,由此而生,战国时期,用词很混乱: 孔子的正名,单指礼法.

为什么孔子这么强调正名的必要性

孔子讲到了正名的重要性,并推导出了名不正的一系列后果. 名正才能言顺.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要想做一件事,可是还没有取得管的权力,要想取得大家的信任,能顺利办好事就很不容易.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所说过申而论之这句话么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议论,即分析和说明事理:申论,即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文体. 如果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但"申"字后面既缀上个"论"字,这个词自然就有点像"导论"."绪论"那样,可理解为"论说"的某

孔子的生而知之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意思:生来就明白人生正途的. 孔子说人分四种,生而知之,为最上:学而知之,次之:学而不知,再次:不知不学,为最下.大概是这个意思.而孔子自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者",认为是虚悬一格,孔子不太会认为有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孔子自己就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管是人生正途也好,还是文化知识也好,儒家的基本观点是主张要"好学"的,认为只有勤奋敏捷去学习,才能提升个人的生命境界.

不惑之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的

不惑之年在现代是指四十岁这个阶段的人士,这句话源自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代表的是四十岁,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 "不惑"指遇到使其能够时能够明辨不疑,原意指对于仁义礼有了完全的了解,不再疑惑.现今多用&qu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有仁德修养的人,就会有至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最高美德的人.追求道德完美的人时刻心里为别人着想,处处与人为善,友爱和睦,顾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