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一文作者将鹭鸶与什么作比较

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

原文如下: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鹭鸶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时间: 2024-10-12 19:32:40

鹭鸶一文作者将鹭鸶与什么作比较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网文作者能写出来各种涉及不同领域的文章

网络出现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形态,就是现在的网络作者.网络作家在网络文学网站发表自己作品的作家.现在网络小说的写手有很多,而且能写出几本涉及不同领域的小说,每一本里的主人公的职业领域不同,但都能描述的淋漓尽致. 其实,之所以网文作者可以写出好多本涉及不同领域的小说,也是和网文作者的自己阅读的积累量.个人的人生经历阅历是离不开的. 网文作者会制定相关写作计划,主要是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而搜集资料的环节直接决定着你作品的内容丰富度.平时的积累对他们来说基本就是家常便饭的事,不论是阅读.工作.还是娱乐

清塘荷韵一文作者心情有哪些变化

<清塘荷韵>中作者心情的变化如下: 1.心有遗憾: 2.完全灰了心: 3.略微有希望却令人灰心: 4.狂喜: 5.大快人意: 6.充满希望. <清塘荷韵>的作者为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于2009年去世.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

母鸡一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老王一文作者简介

<老王>的作者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到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

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用什么法

以小见大. <钓鱼的启示>,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写作借鉴: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法是采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从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 解释:本文为一篇叙事性文章.叙述了"我"11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鱼这件事给"我"的一生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鹭鸶古诗意思

古诗<鹭鸶>的意思是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鹭鸶>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第一句写鹭鸶的外形特点,第二句写鹭鸶捕鱼的情景,第三.四两句,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美丽而生动的画面.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新颖独特,别具匠心,诗写得清幽柔美,富有诗情画意.诗人被晚风中的白鹭迷住了,

师说的作者是谁

<师说>的作者是韩愈.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师说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天净沙秋的写作背景作者白朴

这首曲子写于1261年,为作者36岁时所作.元世祖中统二年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拒.从此白朴弃家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1226年出生于隩州,后徙居真定,晚岁寓居金陵,卒于1306年,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