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拖欠工资可以辞职吗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条还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同时,原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既包括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的数额,也包括由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期。

如果公司不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人的工资报酬,构成了对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权益的侵犯。这种情形下,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议劳动者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时间: 2024-10-29 01:14:37

单位拖欠工资可以辞职吗的相关文章

单位拖欠工资辞职了有补偿吗

因单位拖欠工资辞职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有什么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单位拖欠工资有补偿吗

单位拖欠工资是有补偿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赔偿金怎么计算

拖欠工资赔偿金是指在用人单位无故拖延支付工资时法律规定应对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 单位拖欠工资责令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来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

单位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我国为维护劳动者其合法权益而提供的多种司法救济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其他司法解释的规定,单位拖欠工资,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劳动诉讼,追讨工资报酬.对该项制度的规定,有利于为劳动者提供多种救济权益的渠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有什么处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有些单位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总是不按时发工资,甚至一些无良企业随意克扣,长期拖欠工人工资,严重侵犯了工人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呢? 方法/步骤 1 首先,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协商要克制,不要因为情绪激动而产生不好的效果. 2 如果单位有工会的也可以向工会反应一下,据说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也会起一定作用的. 3 如果协商没有结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部门会责令该企业在限期内支付劳动工资,再规定的期限为支付的,可以对违规企业进行罚款. 4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无任何劳动协议拖欠工资怎么办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任何劳动协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要维权,就需要提供证明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然后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