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特色文化

洛龙区特色文化有关林信俗、曹屯排鼓、洛阳海神乐、大里王狮舞、十六挂转秋等。

1、关林信俗: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

2、曹屯排鼓: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排鼓伴随社会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对社会形式与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

3、洛阳海神乐: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据说,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立周朝,在洛阳大封天下,受封者除内陆诸侯外,还包括遥远的东西南北四海之神,宫廷每年都隆重祭海(神),于是便产生了配合祭海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洛阳海神乐的源头。

4、大里王狮舞:洛龙区白马寺镇大里王村王氏狮子舞久负盛名,堪称河洛一绝。洛阳耍狮子的,自古以来英才辈出。只是那历史的大幕,频频开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将纷纷谢幕,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

5、十六挂转秋:十六挂转秋是洛阳市孙村的汉族民间娱乐。创制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朝福王就藩洛阳时,“十六挂转秋”主要供王府娱乐,如今属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

时间: 2024-10-18 12:41:11

洛龙区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洛江区特色文化

洛江区特色文化有俞家棍.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陈三五娘传说.洛阳桥传说等. 1.俞家棍:实战中以"制人而不制于人"为战略指导方针:以"一打一揭"为核心:以"步步前进"为准则:以"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为基本法则:战略战术上讲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顺势借力.后发先至.虚实相兼.刚柔相济.知己知彼.变化莫测,具有很强的实用技击价值. 2.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十音铜锣分别由10个内径8公分.外径11公分.厚度

洛阳市洛龙区的邮编多少

洛阳市洛龙区邮政编码为471023. 洛龙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对伊阙,东望嵩岳,西倚周山,东与偃师市相连,西与宜阳县毗邻,南接伊川县,北与孟津县及瀍河.老城.西工.涧西诸区接壤.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90.19平方公里.2012年,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总人口4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5万人. 洛龙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 洛龙区地貌特征属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

青秀区特色文化

青秀区特色文化有壮锦.腊八节.上林瑶族舞蹈.下楞龙舟赛.八音文化等. 1.壮锦:其历史悠久,唐宋时已有制作,明清时最繁荣,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风格. 2.腊八节: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3.上林瑶族舞蹈:瑶族舞蹈是瑶族人民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 4.下楞龙舟赛:是以龙为主体,龙舟为载体,龙舟竞渡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事项,积淀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青原区特色文化

青原区特色文化有喊船.搞龙.烟花傀儡.传统造像.李渡毛笔等. 1.喊船:喊船是流传在青原区富水河一带古老的民俗活动,由民间自发组织,目的是驱邪保平安. 2.搞龙:流传在青原区新圩镇栗溪村的民间灯彩,始于元代,至今600余年.因其灯体是由1000多只篾箍连缀而成的,故而得名. 3.烟花傀儡:古称药发傀儡,是一种集烟花.编扎.剪纸.雕刻.绘画.木偶.戏剧于一体的"瓦舍技艺". 4.传统造像:这是江西吉安境内一项将木雕工艺与民间宗教造像.民间信仰仪式三者结合起来的一项综合性技艺. 5.李渡毛

清苑区特色文化

清苑区特色文化有哈哈腔.常春会.制香技艺.清苑绣球龙灯.白沟泥塑等. 1.哈哈腔: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2.常春会:据本村挖掘出土观音寺碑文记载,名嘉靖年间,观音寺内香火旺盛,碑林成行,丝竹管弦伴随着僧侣们的诵经响彻周边百里. 3.制香技艺:自西汉时期清苑县(属中山国)就已经将香使用在生活上,到两宋时期进入鼎盛,明清则广行. 4.清苑绣球龙灯:绣球龙灯由龙头.龙体.龙尾三部分组成.共十二节(闰年十三节),每节代表一个月,两条龙共二十四节,象

衢江区特色文化

衢江区特色文化有衢州三怪.龙游宣纸.龙游发糕.衢州廿八都.南宗祭孔等. 1.衢州三怪:在衢州一带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城乡版本虽各不相同,但也是大同小异,常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2.龙游宣纸:宣纸源于藤纸,我国东晋时代,浙江剡溪已盛产藤纸,至唐代为贡品,用于书写诏敕. 3.龙游发糕:相传起源于唐代,是龙游特有的一种节日食品,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 4.衢州廿八都: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 5.南宗祭孔:衢州孔庙,

三元区特色文化

三元区特色文化有食擂茶.大田春节.信佛.板凳龙.小将乐等. 1.食擂茶:擂茶是用擂钵制作的一种茶.利用擂棒在擂钵中快速旋转研磨,将茶叶等原料研成粉未或浆状,冲入开水而成的一种饮料. 2.大田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城市乡村,有各自的风情. 3.信佛:人们寄希望于"佛公"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风登.无灾无病. 4.板凳龙:人口少的村迎灯,大村则迎板凳龙.其间狮舞跟随,伴着一路杂耍和地兜戏,夜夜银花灿烂. 5.小将乐: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节前

安居区特色文化

安居区特色文化有东禅镇唢呐.毗卢寺庙会.石工号子.打围鼓.龙灯舞等. 1.东禅镇唢呐:兴起于乾隆初年,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辅以师徒传承,广泛应用于婚嫁迎娶.店铺开张.节日庆祝等,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2.毗卢寺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七,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佛事活动极盛,每年接待人数10万余人,庙会期间,附近各小庙到毗卢寺朝拜. 3.石工号子:在打石.撬石.抬石的劳动过程中,人们都在哼唱或吆喝,种类繁多,可达一百七十余种,腔调丰富.风格独到.韵味独特. 4.打围鼓:茶余饭后或红白喜事,邀约玩友围

黔江区特色文化

黔江区特色文化有南溪号子.摸秋节.傩戏.毛古斯.板凳龙舞等. 1.南溪号子: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南溪号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2.摸秋节:黔江区以土家族人摸秋习俗为由头,每年举办土家摸秋节活动.2015年,摸秋节举办了"摸秋"寻宝.千盏荷花灯齐放阿蓬江.千人团圆宴.对歌赏月.糍粑创意比赛.民俗风情表演.恐龙嘉年华.特产展会10项丰富多彩的子活动. 3.傩戏:傩戏"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