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写的什么书费了19年光阴

《资治通鉴》通常简作《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即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时间: 2024-09-03 10:08:38

司马光写的什么书费了19年光阴的相关文章

司马光写的史书叫什么

司马光写的史书叫<资治通鉴>,通常简称为<通鉴>,这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的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是他耗费了19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后世影响 &l

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书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为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其它著作:<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 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最为著名,具体介绍如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的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多少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前共1362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写了什么书

司马光著书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写过什么名著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

宋代有哪些名人和名书

宋代有很多名人和名书,在这里介绍如下10种: 1.沈括写下<梦溪笔谈>: 2.秦九韶写下<数书九章>: 3.司马光写下<资治通鉴>: 4.邵氏写下<皇极经世>: 5.周敦颐写下<太极图说>: 6.曾巩写下<元丰类稿>: 7.李清照写下<漱玉词>: 8.嘉祐写下<嘉祐集>: 9.洪遵写下<泉志>: 10.洪迈写下<客斋随笔>.

正衣冠的下一句是什么

正衣冠的下一句是可以知兴亡,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文章先写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现身说法,语语真切.接着写近世风俗趋向奢侈靡费,讲究排场,与宋初大不相同,复举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

关于描写背影的句子

1.夜,来的那么宁静,无声无息.只见远处有一丝若隐若现的灯火,似远似近,那么远,却那么明显.灯光下,是谁孤独的背影,一个人,时而依靠着座椅,时而四处走动,时而沮丧的蹲在原地.像是在等待着一个什么人,但那个人仿佛迟迟未来! 2.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再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3.禅房里一尘不染,一杯淡茶由热转凉.蒲团,木鱼,经书,诉说着佛的寂寞,却也是看透红尘的空灵冷静.听着一声声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文章先写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接着写近世风俗趋向奢侈靡费,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