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的本位是什么

中国古代道德的本位是诚,中国古代一直强调“养心莫善于诚”。

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是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时间: 2024-08-06 03:12:39

中国古代道德的本位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周礼的范围已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乐不仅在贵族生活中融为一体,礼.乐的教育作用也是相互配合的.礼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关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人们生活的

中国古代礼仪礼俗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古代礼仪礼俗的功能与作用:促进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倡导.教育人们遵守道德习俗:凝聚.协调人际关系. 一.促进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在向对方表示尊重.敬意的过程中,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人们在交往时以礼相待,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或者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二.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礼仪约束着人们的态度和动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外国有何区别

一.区别: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语言含蓄,多以人物为故事主体:外国寓言语言直白,多以动物为主体.前者寓意多隐含在故事中,需要读者自行体会:后者寓意经常由笔者直接在故事最后直接表达出来.前者经过历史沉淀,寓意较为深刻.冷峻,并较多指向道德准则,后者相比更富于童趣.中国寓言取材极广,它从民间故事.动物故事.神话传说.民歌.民谚中汲取了大量素材,其中特别突出的是把大量历史故事(有的是虚构的)写进寓言故事里,而外国的寓言,尤其是古希腊寓言,则大多数是从动物故事演变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寓言在寓言发展史上的地位是

中国古代哲学有那些特点

1.重人生,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都表示对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人生以极大的关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遥与解脱,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 2.重践履,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所涵盖的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中国古代哲学家偏重于践行尽性,履行实践. 3.重道德,中国古代哲学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无论是儒家的三纲领.八条目,还是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的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这一特点在汉至元时期具有突出的表现.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权力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5.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 2.<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该书是讽刺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中国古代的三纲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