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出关概括

鲁迅本意在“漫画化”,毫不爱惜地送出关的老子确实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形象,一点也不“漫画化”,反而引人惆怅。孤独和悲哀的的确确是弥漫在鲁迅众多的小说、散文和部分杂文中的基本情调。这与他的身世和性格有关。少年时期的家道中衰,父亲早逝,由此感到的世态炎凉,青年时代的理想幻灭,使鲁迅对非凡的人物倾心推崇,对凡人和庸人则怀着深深的怀疑和鄙弃。鲁迅崇拜卓越不群的人,他自己也执着地追求着伟大的理想,这些成就了鲁迅,也造成了萦绕他一生的孤独感和悲哀感。鲁迅在生前不愿意别人给他戴“导师”、“权威”

时间: 2024-09-06 16:27:49

鲁迅的出关概括的相关文章

鲁迅采薇概括

鲁迅采薇概括: 史上的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很明显是以他们为原型,不过鲁迅把他们用在小说中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不知根据事物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加以变通.

风筝鲁迅分段并概括段意

1.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描写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2.第二部分:3至4自然段,回忆了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3.第三部分:5至8自然段,写出了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4.第四部分:9至12自然段,记叙了我想讨弟弟的宽恕,小弟已全然忘却,这更平添了我心头的沉重.

著名的写人的文章

1.<我的母亲>作者:丰子恺: 文章概括:记述了丰子恺从小到母亲逝世这一段时间里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于母亲的怀念之情. 2.<范爱农>作者:鲁迅: 文章概括: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3.<纪念傅雷>作者:施蛰存: 文章概括:以客观冷静的笔墨,叙述了自己与

概括鲁迅的观点

1.鲁迅有着当时一般人没有的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2.鲁迅敢于用他犀利的文字鞭笞当时社会的黑暗,他敢于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与愚昧的封建思想斗争: 3.鲁迅同情人民,却不因同情而掩盖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 4.他有追寻真理的勇气而且付诸于行动.

鲁迅铸剑的内容概括

<铸剑>是鲁迅复仇主题的总结性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塑造了黑衣人.眉间尺和他的父亲这样三个人物形象,讲述了三王冢的来历: 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奢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干将夫妇苦干三年,为楚王造一名剑,剑成之日楚王斩杀了干将,莫邪对此早有所料,铸成两把剑,把雌剑献了楚王,雄剑莫邪保留着,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的儿子眉间尺知情决心为父报仇,眉间尺来到王城,被通缉捉拿, 侠士晏之敖来见眉间尺说可以杀楚王,但要借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晏之敖,晏之敖以

鲁迅祝福这本书的内容概括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四个字概括

鲁迅是一个独立自主.忧国忧民.坚强不屈的人. 1.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2.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3.坚强不屈:屈:屈服. 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出关要表达什么

意义不被发现,追求不被理解,崇高不被尊重,这不仅仅是老子的悲哀,也是鲁迅自己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孤独.文章结尾的对话,让人感受得到一种悲哀的冷寂.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要讲给民众的.可他心里知道,民众不懂.将他所秉承的思想说给顽石听,顽石点头了,点过之后,依然是顽石.一条只有自己笃定相信的路,只有他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穿过树影如牢狱的山谷,跋涉过深而远的路径,临渊而立,本想能瞥见天际浮现的微微光亮,却只看到了漫无边际的孤独黑暗.

鲁迅的主要内容概括字越少越好

影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把鲁迅生命最后三年中的重要事件一一呈现,其中包括与瞿秋白的交往.参加杨杏佛的追悼会.与萧红萧军的会面等.编导用散文诗似的笔调将这些情节贯穿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颓唐潦倒的孔乙己,可悲可恨的阿Q,痴语癫狂的狂人,命途多舛的祥林嫂,沿着桨声水影的绍兴河,伴着咿咿呀呀的社戏声,反复出现在鲁迅的梦中,终其一生,他的笔,似乎总在书写着同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