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谁所加

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黄彦清所加。

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到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时间: 2024-10-10 02:12:10

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谁所加的相关文章

明朝皇帝庙号谥号帝号

明朝16位皇帝庙号,谥号,帝号: 1.朱元璋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帝号洪武: 2.朱允炆庙号惠宗,谥号成皇帝,帝号建文: 3.朱棣庙号成祖,谥号文皇帝,帝号永乐: 4.朱高炽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帝号洪熙: 5.朱瞻基庙号宣宗,谥号章皇帝,帝号宣德: 6.朱祁镇庙号英宗,谥号睿皇帝,帝号正统: 7.朱祁钰庙号代宗,谥号景皇帝,帝号景泰: 8.朱见深庙号宪宗,谥号纯皇帝,帝号成化: 9.朱祐樘庙号孝宗,谥号敬皇帝,帝号弘治: 10.朱厚照庙号武宗,谥号毅皇帝,帝号正德: 11.朱厚熜庙号世宗,谥号

明朝皇帝的谥号

朱元璋:原谥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元年,加神圣文武四字于原谥之上.朱允炆:谥号让皇帝弘光初,追尊其为惠宗让皇帝朱棣: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高炽: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瞻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祁镇: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钰:恭仁康定景皇帝.朱见深: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祐樘: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厚照: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熜:钦天履道英毅神

请问刘邦的庙号和谥号各是什么

刘邦的庙号太祖.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刘邦的谥号高皇帝. 谥号:古代东亚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西汉时拥有庙号的皇帝都有谁

西汉一共有7位皇帝拥有正式庙号. 1.汉高祖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2.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3.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庙号世宗: 4.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 5.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帝,庙号高宗: 6.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统宗: 7.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帝,庙号元宗.

求三国人物谥号

曹操谥号武王.刘备谥号昭烈皇帝.关羽谥号壮缪侯.张飞谥号桓侯.赵云谥号顺平侯.马超谥号威侯.黄忠谥号刚侯.诸葛亮谥号忠武侯.孙权谥号大皇帝.夏侯惇谥号忠侯.荀彧谥号敬侯.贾诩谥号肃侯.曹仁谥号贞侯.徐宣谥号壮侯.张郃谥号元侯.

刘邦的谥号为什么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楚汉战争时期,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并采用休

汉高祖是他的谥号吗

不是.谥号高皇帝.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古代谥号仁的皇帝有哪些

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古代谥号"仁"的皇帝有:宋仁宗赵祯.明仁宗朱高炽. 1.宋仁宗赵祯:宋仁宗(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 2.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

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在几代之后需要毁去原庙,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留下每个君王的庙,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寓含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