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严师之惰后面是什么

教不严,师之惰后面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自《三字经》。

《三字经》

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时间: 2025-01-11 23:31:06

教不严师之惰后面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

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自<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教不严师之惰是说教师应该怎么做

"教不严,师之惰"指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 一个人的成才与否除了与父母关系重大外,与授业恩师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话强调了外因的的作用.老师越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就越出色.不管是学习还是练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多数人自控力不多,只好靠外力来控制.当控制成为一种习惯时,刻苦的精神也就养成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多是因为老师在他们的学习阶段督教不严. 家庭教育也老师教育具有互补性,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有些教育适合家长进行,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 教不严师之惰,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

教不言师之惰中的惰是什么意思

教不严师之作中的"惰"是懒惰的意思.此句话出自<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为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读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

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一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1.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3.出处:<三字经>

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意思: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是父亲的过错.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养不教父子过什么意思

翻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子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

1."子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出自<三字经>. 3.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