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如梦令李清照2首

1、《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2、《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

时间: 2024-09-03 10:25:19

宋词如梦令李清照2首的相关文章

如梦令李清照背景资料昨夜雨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2.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如梦令李清照中惊的好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如梦令>:李清照的一篇游记,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2

1.<如梦令>李清照内容: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如梦令>选自<漱玉集>. 3.李清照(1084至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4.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花朵凋零的惋惜与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如梦令>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红瘦对绿肥是出自哪里

"红瘦对绿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这首<如梦令>虽写愁绪,但又不是简单的个人小情绪,其中蕴含着国事家事的大背景."绿肥红瘦"是说绿叶成荫而红花凋零.暗喻时光易逝,世事有变,红颜渐去.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什么意思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释义: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出自<行香子·七夕>也题作<行香子·草际鸣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被选入<全宋词>.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红瘦的意思就是绿叶繁茂,红花凋落.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所改编的,主要讲述的是盛家不受宠爱的庶出五小姐盛明兰和名声狼藉的浪荡公子顾廷烨相爱相守的故事. 该剧的背景朝代设定在北宋时期,剧中也多次提及了海棠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源自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如梦令>这首词主要写的就是海棠花被一夜风雨璀璨之后的场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的风格特色是什么

杨万里的这首<夏日绝句>语言明白流畅,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

莲子已成荷叶老出自于哪

莲子已成荷叶老出自于李清照的<怨王孙>. <怨王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 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可见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原文: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