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流层物质处于什么态

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态,接近于固态,有流动性,如果软流层是接近液态,板块运动会很活跃,地震火山会很频繁,只有地表破碎,出现裂隙,软流层压力骤减,才会软化以岩浆形式流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但喷出之前是接近固态的,横波是可以穿过的。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软流层是大洋之下位置较高在60km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在120km以下,软流层顶底界面不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

时间: 2024-11-09 07:20:45

软流层物质处于什么态的相关文章

软流层为什么是岩浆的发源地

原因:软流层温压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大部分岩石开始熔化了. 软流层介绍: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到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岩浆介绍: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分和火山碎屑物质,后者则叫做熔岩流目前,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还有一种解释为,岩浆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

软流层位于什么层之中

软流层(Asthenosphere)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p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的规律是大洋之下位置较高(一般在60km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深度在120km以下).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

物质一共有多少态

物质存在状态有15种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液晶.非晶态--特殊的固态.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超高压下的超固态.超高压下的中子态.超导态超流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超离子态.辐射场态.量子场态.其中前三种的固态.液态.气态是最常见的物质状态,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分子或者是原子的运动速率以及所占空间就会发生改变.

什么叫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1.氧化态表示一个化合物中某个原子的氧化程度.形式氧化态是通过假设所有异核化学键都为离子键而算出来的.氧化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可以为正数.负数或是零.氧化态的升高称为氧化,降低则称为还原.这两个过程涉及电子的形式转移,即总体上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而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 2.还原态指某具有氧化性的物质被还原后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化合价较低,一般为最低价.

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态是什么意思

换路前电路的状态已经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储能元件处于稳定状态.如:开关闭合(断开)前,电容器已经充满电荷,或者电感线圈的自感电压已经消失.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跟变压器.电感元件及多种发电机的运作有密切关系,由M.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定律指出:任何封闭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穿过这一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定律揭示:导体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其大小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量.这一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实验证明了机械功可以经过电磁感应作用转变为电磁能,这成为现代发电机

如何做又软又层多的饼

主料:面粉300克.酵母3克. 制作步骤: 先把面粉加酵母,加温水,加一小勺盐,揉成光滑面团,面团发酵之后产生了很多细密的孔,说明面团发好了:在案板上抹油,把面团拿出来排气:面团擀成大薄片,然后用刷子刷上一层油:在面片上撒上葱花,铺上肉末,然后把面皮卷起来:再把卷起来的面皮盘起来,这样千层就形成了:把上一步的面皮擀成圆饼状,最后放煎锅里两面煎熟,装盘即可.

如何和面烙饼软而且层多

水需要转圈的方式一点点加入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云絮状,这样和出面刚好,避免水量集中在一点,过多的水,就需要不停的加面粉,最后和出了过量的面团.至少要饧半个小时以上,如果冰箱冷藏过夜更佳,饧发的目的在于,加工面团时,面团不会回缩,更好擀出形状,而且柔软,做出的饼不仅口感松软而且细腻筋道.烙饼一般最好不要弄的太厚,火候小一些就能烙熟.不然的话等内部烙熟,外面可能都焦了,当然如果喜欢吃这样的口感的话也是无妨.

死面饼怎么做出来软而层多

原料:面粉.凉水.油少许. 步骤: 1.面粉加水和成面团. 2.取一块面团,用手捏成长条,用擀面杖擀扁,刷一薄层油. 3.从上往下卷起,用两手的指头按住两边,往下收口. 4.捏紧口,手口朝下,用擀面杖擀成约0.5厘米的面饼. 5.锅里热油,放入饧好的面饼,上面刷少许油,中小火.待面饼有鼓起小泡,即可翻面. 6.隔一小会就翻面一次,直到两面都烙至金黄即可.

地幔是包含哪些物质

地幔物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同橄榄岩相似的超基性岩. 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与上地幔相比,其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主要表现为含铁量的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