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适的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时间: 2024-08-05 13:30:19

急求高适的燕歌行赏析的相关文章

高适的燕歌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1.对偶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歌一共二十八句,其中有二十句常用了对偶.诗人运用对偶,通过对比来更好地表现出诗人鲜明的思想感情.诗歌对偶句的大量运用,不仅在形式上使诗整齐匀称.和谐美听,跨越了时空,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思念之情,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情感,启发读者思考. 2.韵律婉转和谐. 高适这首<燕歌行>,是一首"古体诗",其韵律在铢两悉称的变化中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可以说,就其平仄来说,上句用仄声,下句同一字位就用平声,也形成相对,在整

高适的燕歌行怎么分层

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燕歌行中抒发了作者高适多少情感

抒发的情感有: 1.对战争的厌恶对前线作战士兵的钦佩和同情: 2.对那些失去丈夫的妇人的同情: 3.对将领骄傲却又无能的暗讽: 4.征战之苦.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主旨: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战士的勇敢,也表现了他们思乡的痛苦,同时,对于边将骄纵轻敌.不恤士卒的昏聩举动也进行了深刻揭露.

燕歌行是什么题材的诗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曹丕所创作的二十八篇赋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从总体内容上来看以抒情和咏物为主,而体制方面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成为短小精悍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内容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们还没有达到了解自己的程度的时候,不要过分着急的去追求了解别人. "己"就是指"自己","其"就是指"别人","人未己知"是"不可急求其知"的前提."己知"和"其知"都用了倒装的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知己"和"知彼".

曹丕燕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地位:曹丕的<燕歌行>是现今所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与继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急求舒婷双栀船的赏析

诗歌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

急求文化苦旅的10段句子的赏析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赏析:写出了孤独的本质,是一种常态. 2.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赏析:写出了微小事物带来的巨大力量. 3.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赏析:任何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凸显了崇高的意义. 4.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赏析:生命的印记是在一天天流转的日子中度过的. 5.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赏析:学会自信,就有所得. 6.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的多

急求鲁迅先生秋夜赏析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秋夜>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