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特色文化

阿荣旗特色文化有赞达仁、哲辉冷舞、圣水节、瑟宾节、祭敖包等。

1、赞达仁:曲调和风格十分多样,往往即兴填词,随编随唱,高亢圆润,略带颤音,演唱方式有对唱、重唱、独唱、合唱等。

2、哲辉冷舞:由两人一组,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交错转动,舞姿轻松活泼,别有一番风格。

3、圣水节:通过神圣的取水、迎水、敬水和享水仪式,在圣水敖包前杀牛宰羊,载歌载舞,祭祀圣水,以火山圣水补充自然活力,歌颂大自然孕育的神秘活力。

4、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的节日,当地人会进行庆祝活动,各部落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酋长主持,纯朴的猎人们点 燃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

5、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

时间: 2024-11-02 22:48:30

阿荣旗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荣昌区特色文化

荣昌区特色文化有剪纸.摸秋节.瓢画.年画.夔砚等. 1.剪纸:在吸收国画.版画.烙画.布贴等诸多表现手法基础上创办,现已有十幅剪纸精品被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 2.摸秋节:到了这一天晚上,人们到庄稼地里偷取成熟的瓜果或种子,送给自己喜爱的人或送到未生育家庭的床铺上,寓意幸福美满.多子多福. 3.瓢画:瓢画大多都是在纹理自然的木瓢上绘制出奇异而夸张的鬼脸,色彩丰富,构图大胆,充满想象力. 4.年画: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型,色

阿荣旗美食

阿荣旗美食有阿荣大豆.阿荣玉米.阿荣马铃薯.哈达饼.成吉思汗铁板烧.手扒肉.阿荣旗白瓜籽.蒙古奶豆腐.驼峰扒口蘑等. 1.阿荣大豆:阿荣大豆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特产. 2.阿荣玉米:阿荣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阿荣马铃薯:阿荣马铃薯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 4.哈达饼:哈达饼是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草原的传统著名小吃. 5.成吉思汗铁板烧:一种烤肉方法,在日本等国家民间迄今仍很流行. 6.手扒肉:蒙古民族的传统食物中,尤以手扒肉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7.阿荣旗白瓜籽:

洛扎县特色文化

洛扎县特色文化有摆"德卡".插挂风马幡.献哈达.敬酒茶.磕头等. 1.摆"德卡":每逢过年,每家每户把果实供放在藏式柜子上面,表示庆祝丰收,祝福吉祥,祝新年吉祥如意."德卡"一般在藏历十二月三十日供好,一直摆到藏历一月十五日. 2.插挂风马幡:逢年过节藏族群众要在屋顶上挂风马幡(藏语叫"达绝"),洛扎县这一带以前比较简单,旗杆最上端用一点黑牦牛毛.下面用一种颜色的旗布(黄.绿.红.白.蓝五种,分别象征着五行中的土.水.火.木.

清丰县特色文化

清丰县特色文化清丰柳子戏.聂氏麦秆画.杨韩村唱秧歌.狮龙斗蛛舞.五彩纸龙等. 1.清丰柳子戏:清丰柳子戏又称北调子.柳子腔.弦子戏等,是一种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 2.聂氏麦秆画:其题材主要涉及到花鸟虫鱼.山水风景.亭台楼阁.人物时尚.古今诗词等,麦秆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3.杨韩村唱秧歌:以说唱秧歌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新春的祝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4.狮龙斗蛛舞: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今天,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 5.

南漳县特色文化

南漳县特色文化有东巩高跷.端公舞.南漳剪纸.根雕.阴锣鼓等. 1.东巩高跷:东巩高跷属武跷子,翻滚劈叉,动作难度大,以惊险着称,表演以丑行为主,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舞,并伴之以吹打乐,唱腔为东巩镇地方花鼓调,唱词为即兴创作. 2.端公舞:"端公舞"是从楚国流传下来的祭祀舞蹈,是灿烂的楚文化精髓篇章之一.端公舞流传在南漳县西南的巫傩祭祀舞蹈,所用的道具中包括"钺斧刀".师刀子(导旗)等. 3.南漳剪纸:自古剪纸和南漳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南漳人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剪纸作品

琼结县特色文化

琼结县特色文化有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等. 1.转神山:是古象雄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习俗,凡是这一年到这个神山朝拜的人,绕圣迹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 2.拜神湖:是从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神为广润公遣使礼祭始. 3.撒风马旗: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4.悬挂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

平山区特色文化

平山县特色文化有北白砂龙舞.平山北冶抬皇杠.平山民歌.平山坠子戏.平山王母祭典等. 1.北白砂龙舞:鹿泉市北白砂舞龙是一项传统民间花会表演活动.该活动发源于清代初期,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北白砂舞龙是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助兴表演活动,因其龙身长.套路多.阵容大而闻名于世. 2.平山北冶抬皇杠:"平山北冶抬皇杠"是起源并流传于北冶乡天桂山一带的极具当地民俗特色的舞蹈.表演者的装束为红.黄两色相映衬的古装打扮,两人抬一杠,杠杆用硬木做成,丈余长,中间粗,两头细,带有韧性,适合抬杠. 3.平山

代县特色文化

代县特色文化有上阳花社火.面塑.峨口挠阁.狮子舞.旱船等. 1.上阳花社火:是集戏剧.舞蹈.音乐.武术.杂技于一体的节庆祭祀活动,表演时探马在前,后面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旗队.社火队,最后是锣鼓队. 2.面塑:俗称面花,是一种源自民间的造型艺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在手中几捏.搓.揉.掀,做成惟妙惟肖的作品. 3.峨口挠阁:是以峨口为中心,流传在代县雁门关内外的特殊百戏杂艺,表演内容古老而传统.表演形式特殊而别致.表演道具原始而浑朴. 4.狮子舞:相传形成于清代初期,有狮子一对,手拿绣球

萨迦县特色文化

萨迦县特色文化有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等. 1.转神山:是古象雄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习俗,凡是这一年到这个神山朝拜的人,绕圣迹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 2.拜神湖:是从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神为广润公遣使礼祭始. 3.撒风马旗: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4.悬挂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