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勒子怎么戴

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一条中间宽两头窄的长条带子,戴在额眉之间,俗称“包头”。最早为江南和中原地区老年妇女冬季围头的御寒品,至明清之际尤其是满族入统中原时广为流传,戴者不分贵贱,只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贵妇用以装饰,贫女用以避寒。

时间: 2024-10-20 09:52:09

古代女子的勒子怎么戴的相关文章

古代女子唱戏戴的头饰叫什么

古代女子唱戏戴的头饰叫点翠头面. 点翠头面一般是传统戏曲的旦角演员所带头饰.主要由翠鸟羽毛.水钻和纯银经过专业制作而成.点翠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金属细工技法,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古已有之,清末民初更是盛极一时,从宫廷流传到民间.作为传统戏曲化妆的一部分,很多名角大家都会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精美的点翠头面.如今由于翠鸟是保护动物,真正的点翠头面已经很少见到,制作技艺也几乎失传.戏曲舞台的点翠头面早已用点绸替代.而最精美的点翠发饰,恐怕只能去故宫博物院观赏.

古代女子的纱衣指的是什么

古代女子的纱衣指的是:帔帛. 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画像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即帔帛.帔帛的来历,据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女人帔帛条古无其制. 帔帛披戴的方式多样,一般是披于颈间领下,后绕肩背,两端垂在臂旁:也可把一头固定在裙子系带上,另一头由前胸绕过肩背,搭着手臂下垂:还能将披在两肩旁的垂端结于胸前.五颜六色的帔子使妇女服饰更显丰富多彩,唐代妇女穿窄袖袒领的上衣,束胸长裙,帔帛绕肩拽地,形成典型的大唐风尚.

古代女子服饰的描写高分

古代女子服饰的描写: 1.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有倾城之貌,可爱动人,喜热闹,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似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2.着了一身深兰色织锦的长裙,裙裾上绣着洁白的点点梅花,用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不堪一握的纤纤楚腰束住,将乌黑的秀发绾成如意髻,仅插了一梅花白玉簪,虽然简洁,却显得清新优雅对镜梳洗,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蓝色挑丝双窠

古代女子不出闺阁是多大年龄

1.古代女子15岁行及笄礼,表示已成年,可以出嫁成家.15岁以前"待字闺中",不出闺阁. 2.及笄: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15岁出嫁的女子当年就可以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女子,20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称呼

古代女子的别称有很多,主要有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称.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古代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语的年龄段 1.总角是指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3.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常用以比喻少女.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4.束发指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5.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

古代女子礼节

所谓的古代女子礼节,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言语

玉勒子怎么佩戴

1.玉勒子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 2.圆勒子有上下一样粗的圆状,也有中间缩为细腰形的,或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形的,或一头粗一头细的喇叭形.秤砣形等. 3.方勒子为方柱形,与琮相似,只是大小不同.

在古代女子红杏出墙怎么办

在古代女子红杏出墙会被浸猪笼,因为古时候贞洁比自己的生命看得还重.因地方习俗不一样,惩罚也不一样的,所以要看具体地方跟什么时期.在古代,可以说贞洁是一个姑娘的所有,自然惩罚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