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的交往礼仪

同学之间的交往礼仪主要有:

1、见面礼仪:见面时要面带笑容,问候几句,或者招呼致意等;

2、拜访礼仪:要注意礼节,选好时机,要预约守时,衣着整洁,用语合理,举止稳重;

3、交谈礼仪:与同学交谈也应尊重对方, 一定要认真聆听,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言;

4、拒绝礼仪:要道明原委,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寻求别人的理解,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讲出拒绝的理由,拒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适当、得体,使用一些敬语,让他人能理解、接受;

5、电话礼仪:铃声一响,要尽快接话,接通电话,莫忘客套,要首先说“你好”,需要控制音量,勿扰他人,如果是对方找人,要热情接待;

6、书信礼仪:书写要合常规,不乱写乱画。

时间: 2024-09-05 17:19:53

同学之间的交往礼仪的相关文章

同学之间的文明礼仪

⒈在路上相遇时互相微笑,下楼做操时安静不吵闹. ⒉当同学有难时热情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感激的说一声谢谢. ⒊吃饭时依次排队,不吵闹,下课时文明休息不吵闹. ⒋在公共场合不大生喧哗,举止文明,遵守课堂纪律. ⒌同学不舒服时,大家主动关心. ⒍拾金不昧,爱护公物,不说粗话脏话. ⒎在学校组织捐款捐物时,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平时与人相处时互相报以亲切的态度态度诚恳,尊重他人. ⒏不小心撞到对方时抱歉的说一声对不起.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

友好相处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良好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都相对单纯,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利益上的直接冲突,所以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简单和容易.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方法: 1.乐于助人: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不但自己能得到快乐,也会受到别人的敬爱.热心帮助别人的是很受人欢迎的,而不懂尊重别人.自以为是.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 2.懂礼貌: 与人相处的时候,一个人的言语.举止.态度是关乎个人形象的关键,礼

遵守交往礼仪有什么意义

1.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彬彬有礼,遵守交往的礼节表示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良好素质和修养. 2.社会交往需要注意文明礼貌.讲究交往礼仪,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3.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日常交往礼仪有哪些

日常交往礼仪有:会面基本形象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接待礼仪.座位礼仪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交往礼仪有哪些

有商务往来中的交际礼仪,电话中的现代交际礼仪知识,餐桌上的交际礼仪,男女交往的礼仪和艺术,女士的礼仪修养,男士的礼仪修养,约会中的交际礼仪,书信交往中的交际礼仪,与邻里相处和往来的礼仪等. 交往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交往礼仪有哪些基本要求

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容焕发.服饰得体.举止文雅.仪态端庄.遵时守信.尊重老人.妇女. 交往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什么是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大学同学之间信息应该互通吗

大学同学之间虽然关系不深,但从很多层面来说值得维系.第一,这种关系更有助于我们获取信息,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大学同学再毕业后非常优秀,只是因为我们长期不交流,所以我们从远观到远离到遗忘:第二,增加自我价值的最低成本是连接资源,而这些资源就从大学同学那里来.进入社会的人很多时候都知道,需要进入一个更高的圈子,比较便捷的途径是价值互换.同样的,因为付出者需要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连接,输送这个时代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相信价值增长只是时间问题:第三,当利益价值和情感价值叠加,效率更高.社

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和谐,民主,互相理解,思想跟得上学生,为学生保守秘密,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们组织活动,做事要有原则,不歧视差生. 老师是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有能力的人.2016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578.2万人,其中,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578.9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348.8万人,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223.2万人,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为5.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