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以什么为题材写三国演义

罗贯中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写下著名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前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具有出色的文学成就。

时间: 2024-11-04 22:36:01

罗贯中以什么为题材写三国演义的相关文章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用了多长时间

<三国演义>是由陈寿的<三国志>,到各种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说话伎艺中的说三分,到<三国志平话>,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后到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将<三国志平话>加工整理成<三国志通俗演义>,继承了平话分卷分节的传统,明确地将全书分为24卷,每卷10回,共240回,据书上记载应该有六年多的时间去编辑,攥写,整理,写成.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背景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 1.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 2.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

为什么罗贯中要写三国演义

原因如下: 1.罗氏家族对后代教育的重视,一直保持"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罗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历史背景类似,作者感同身受.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族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 3.罗贯中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有时间致力于文学创作,创作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巨著: 4.为了表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这种

三国演义是谁写的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

罗贯中的作品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为<隋唐志传>续书.以编年体例,描述自黄巢起义至陈桥兵变止,这段时期的动荡兴衰历史.主要写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 <隋唐两朝志传>作者为罗贯中,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志

历史题材的定义

历史题材的定义是指历史撰述在文字表述上的艺术性,亦指以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 历史题材中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取材于历史,部分事件属实,带有不同程度的虚构事件. 现阶段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3.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吗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中的故事有虚构成分,不完全是真实的,后来也被拍成了电视剧. <三国演义>的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

七律长征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写的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初写的,这首诗就是长征之后到达延安写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主力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到福建.江西.广东等11省.行军25000英里,1935年10月,第一支军队抵达陕北,总行程达25000英里.终于到了延安.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

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1.<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一时年三十六. 2.<三国演义>中描写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片段,是作者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写下的,并非历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