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南方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南迁。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泛称五胡。

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时间: 2024-09-04 10:12:58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的相关文章

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1.秦汉时期人口从东向西迁移,如秦始皇命令12万户富豪迁咸阳(60万人),汉高祖迁大量人民到长安,秦始皇迁移内地人民去河套地区居住生活: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从北向南迁移,如少数民族内迁(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从东汉起陆续内迁),黄河流域人民因战乱南迁: 3.五代十国宋元及明末清初因北方战乱人口继续向南迁移: 4.明清人口从国内向海外迁移,如郑和下西洋后,大量华侨到东南亚:大量华工向美洲的输人: 5.内地居民向边疆迁移,如秦朝时汉族人民向河套地区和越族地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统治阶级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是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农业史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原始农业时期:二.沟洫农业时期也是从原始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过渡时期:三.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主要特点是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四.精耕细作农业扩展时期,主要特点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五.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主要特点是为了适

我国古代国防历史的进程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历史悠久. 我国古代国防主要有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海防,具体发展阶段: 1.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城池的攻守作战也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主要特征之一: 2.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的南侵: 3.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后经历7世纪和13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将原有的旧河道拓宽和连贯,把南北许

我国古代有哪些农耕用具

我国古代的农耕用具有: 1.耒:古代一种翻土.开沟渠的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被认为是犁的前身: 2.耜:曲柄起土的农器,也称手犁.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 3.锄: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锄有大锄和小锄之分,又有叉形和铲形之分: 4.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镰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现代农民称为镰刀: 5.犁:耕地的农具.犁是由一种被称作"石犁"的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有农民在用犁耕地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什么继承

1.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3.广义的"长子"是指"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1.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董其昌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书法更是影响了代代人. 2.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巫山神女.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哪位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荀子.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是为了自己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是用于交换,除了缴纳地租.缴纳赋税和把少部分农产品.手工产品用来交换生活需要的商品外,大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存所需.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基本农业经济政策. 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是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3.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4.历代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