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为什么敢直言上谏

1、为了报李世民的不杀之恩,忠君爱国。

2、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能纳谏,因此魏征敢直言上谏。

3、魏征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李世民不会杀他,若李世民杀害魏征,李世民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昏君,不爱忠臣,因此他敢于直言上谏。

时间: 2024-08-18 17:14:35

魏征为什么敢直言上谏的相关文章

魏征的重要事迹有哪些

魏征的重要事迹较多,列举其中4件,如下所示: 1.大业十三年,魏征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征所写,李密见魏征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征,魏征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2.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征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征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 3.武德五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征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

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午门

午门斩首中的"午门"指的是现在故宫的正门,不过午门斩首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并不是在现在的午门斩首犯人,毕竟皇家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皇宫门前也是极其森严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词是因为在明朝,有的大臣会直言上谏,然后触犯到皇帝的尊严,于是大臣就被以"逆鳞"的罪名,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之后因为打人致死,民间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的流言.犯了死罪要被斩首的犯人,是要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西四牌楼等地方斩首示众的,在闹市杀人,大概是汉朝以来就有的规矩,有震慑百姓的作用.

唐太宗容忍魏征的故事论证了什么

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论证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论证了唐太宗是一个心胸开阔,能够虚心纳谏的君主: 2.论证了熟为人知的道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3.论证了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史书记载,贞观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

关于魏征的故事及传说

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 唐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同年九月,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 武德四年,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用魏徵为詹事主簿.贞观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 贞观三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 贞观五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贞观七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

李世民畏魏征的译文

<李世民畏魏征>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作<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散文.文章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的一段故事.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

魏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呢

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的功绩: 1.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2.他在<隋书经籍志·总序>中,对古代藏书的兴亡更替作了历史的总结,丰富了藏书史研究的内容,贞观七年,任侍中,封郑国公,著有<隋书>序论,&

不能少直言敢谏的臣子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所以直言敢谏的臣子是不能少的. 历史上直言敢谏的相关故事:魏征直言进谏唐太宗 魏征多次向唐太宗进谏,提出各方面的改进措施,直言唐太宗的过失,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到处罚,反而还深受赏识.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

关于魏征的谏言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著名谏言如下: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2.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指饥饿的人

房玄龄和魏征被称为什么

房玄龄精于谋划,思维缜密,处事滴水不漏,<新唐书>本传对房玄龄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魏征性刚直,就是现在所说的硬骨头.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