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有哪些

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和Haumea。矮行星特点:以轨道绕着恒星的天体;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引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几乎是球形的);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它小天体;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它非恒星的天体。大小与质量

时间: 2024-07-29 21:39:06

矮行星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矮行星有哪些行星

矮行星有:冥王星.卡戎星.阋神星.谷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矮行星是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矮行星是什么意思

矮行星是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 矮行星它们的特点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冻的水和气体元素组成的一些低熔点的化合物组成,有的其中混杂着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组成的岩石质的矿物质,厚度占星体半径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所占星体相对质量却不大,内部可能有一个岩石质占主要物质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体质量的绝大部分,星体体积和总质量不大,平均密度较小.

什么叫矮行星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中确认了矮行星的称谓与定义,决议文对矮行星的描述如下: 1.以轨道绕着恒星的天体: 2.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引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 3.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它小天体: 4.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它非恒星的天体外形,但是也不能大到足够让其内部发生核子融合.

太阳系的行星都包括哪些

太阳系的行星都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太阳系有多少行星

太阳系中行星的数量目前还不知道,但数量非常多. 太阳系中有八颗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目前已确认的矮行星有5颗,分别是:冥王星.卡戎星.阋神星.谷神星.鸟神星.妊神星.另外还有伐楼那.伊克西翁.赛德娜等10来颗. 太阳系中还有无法计数的小行星.绝大部分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

太阳系里面有几个行星

太阳系里面有八个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以前还算是行星,但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降级成了矮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行星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太阳系中一共有多少行星

太阳系中一共有12颗行星,大行星八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四颗分别是:谷神星.冥王星.卡戎.齐娜.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

围着太阳转的八大行星有哪些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包括四个柯伊伯带天体,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彗星.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宇宙的八大行星有哪些

宇宙的八大行星有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原先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9个行星可现在只有八大行星那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些天文学家私自将冥王星归为矮行星,但是难以自圆其说.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