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旨也的旨是什么意思

旨:

古义:甘美。

今义:用意。

出自《礼记·学记》原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

时间: 2024-11-01 09:38:01

不知其旨也的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票拟和批红是明朝什么时期出现的

明代中叶内阁制时期: 票拟,也叫票旨.条旨,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批红,亦称批朱,指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成为票拟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即批红.

“上疏忤旨”什么意思

"上疏忤旨"意思是:在朝大臣.官员提交给皇上的奏章.奏本违背了或不符合皇上的意思."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忤旨":上奏事情违背了皇帝的心意.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宋欧阳修<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其后公薨,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

太上皇得跪地接旨吗

1.前任皇帝不用给现任皇帝下跪行礼,相反现任皇帝还得去太上皇那里问安尽孝行礼. 2.如果皇帝给太上皇或者皇太后下圣旨了,明朝以前他们要站着接旨,明清两朝则要跪着接旨.跪着接旨这种事在明清两朝才有的,之前的大臣是有人格尊严的,接旨也只是站着弯腰接,并不需要跪着接. 3.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代表的太上皇还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渊.宋朝的宋徽宗赵佶等.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

皇帝下旨太监死是什么生肖

原句是:夫人命中带桃花皇帝下旨太监死."鸡"在属相中代表"富于幻想,行侠仗义"的唐吉柯德式的人物,属鸡人自认为是挽救世界的"无畏的"英雄.实点说,"鸡"的特征是外表看似激进.自命不凡,而内心却保守.拘泥于传统.属鸡人的性格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人爱好闲谈,总有不少闲言碎语,脾气火爆.另一类人洞察力强,善察颜观色.这两种性格的人都很难处.属鸡人如果出生在虎支配的破晓时分或黄昏时辰,属鸡人会有唠唠叨叨的特点.属鸡人不停地说个没完,没有

接旨什么意思

接旨是古时候的人接领皇帝的圣旨的一种命令,由皇帝颁布,太监宣读.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苦心孤旨这里面哪个字错了帮帮忙

"苦心孤旨"应改为"苦心孤诣". 1.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2.出处:清朝翁方纲的<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3.例句:父亲苦心孤诣地奋斗了十年,终于将公司发展壮大,成为了优秀得企业家. 4.近义词:煞费苦心.费尽心机.苦心经营.惨淡经营.反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在古代圣旨大还是懿旨大

圣旨是皇帝的诏令,懿旨是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二者的发布对象并不相同.而在古代,皇帝是天子和最高统治者,这也就使得代表其命令或言论的圣旨比懿旨更具有威力.而有时皇帝会谦让太后,但谦让并不是说明皇帝的指令无用,而是皇帝为孝道为之.但是,当皇权旁落或者皇帝极为昏庸无能,导致外戚干政时,懿旨的实施会比圣旨更有效果,但此种情况只是少数,皇帝才是当权者.所以在古代,圣旨一般比懿旨更具威力.

懿旨和圣旨哪个大

圣旨大. 古代皇帝为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其命令或言论肯定最具有威力.原则上来讲应该是皇帝的圣旨大,只有皇权旁落,皇上没有啥权力时,懿旨等才会比圣旨管用.但是实际上要看她们谁真正掌握大权,谁的权力大,谁的旨意就大. 如果太后要颁布懿旨否定皇帝的圣旨,是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的,比如皇帝昏庸之类的.而反过来,皇帝要否定太后的懿旨,则可以不找理由.

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

铭文记载了燕侯朝见周天子的史事,是研究早期燕国历史与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铭文云"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这是燕侯旨继承爵位后第一次朝见周天子,故曰"初见事".<尚书·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周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